李泽民,曾用名李泽敏,1963年9月生于夏津县朱官屯村,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在德州市直单位工作30余年,曾任德州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并兼任德州市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坚持业余写作40余年,作品曾在《中国监察》《大众日报》《德州日报》《鲁北文学》等报刊发表。
作品赏析
爱
亲人之间的爱是天然的,是无私的,是经得住任何风浪考验的。
爱自己,爱他人,爱民族,爱人类,爱生命,爱自然。爱你身在的组织,爱你居住的国家。
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形成一股正向的爱的力量,拯救那些缺少爱的人。
爱人就要拿出行动来,把爱人的想法落到实处,让爱人的想法结出丰硕果实。
爱是相互的,但不刻意相互;爱是对等的,但不刻意对等。
人人互爱,众生和谐。处处行善,世界大同。
只要你认准了对方,就不要在意对方对你不好。假如你没有认准对方,那就可以随着你的感觉走。
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存在着爱的方式方法对与错的问题。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爱孩子,能够发挥爱的正向作用,对孩子有益;用错误的方式方法爱孩子,发挥不了爱的正向作用,对孩子有害。所以,我们应当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爱孩子。
我给你特殊的爱,不证明我给所有的人都以特殊的爱。我对你有特殊的感情,不代表我对所有的人都有这种特殊的感情。
虽然你不爱他,但他爱你,因为他心中有爱。虽然你恨他,但他不恨你,因为他心中无恨。
莫求人人喜欢,有人喜欢即可;莫求遍地知己,有几知己足矣。
每个人皆应保护捍卫自己的真爱。任何人无权破坏他人的真爱,真爱是神圣的。
如果是真爱,怎么爱都可以;如果是假爱,怎么爱都不可以。
爱是不应该变化的,但现实生活中爱是变化的,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所影响所导致。有些爱的变化的事实是不容易接受的,但一定要愉快接受、坦然面对。
有些相处是无奈,有些别离是相爱。无奈的相处生痛苦,相爱的别离长快意。
爱好
爱好,让人专注,让人投入,让人痴迷。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会成为爱好的奴隶和虫子。
爱情
爱情不是同情,夫妻不是交换,不需要感恩戴德的等价交换。
爱人与爱己
既要对自己好,又要对他人好。对自己好是为了积蓄能量关爱他人,使他人过得更好;对他人好胜于对自己好,对他人好自己才会更好。对自己好是一种本能和自然,对他人好是一种修为和责任。可以对自己好,但不能只对自己好;应该对他人好,但不能忘了对自己好。爱自己,不忘爱他人;爱他人,不忘爱自己。
爱心
爱心可长不可减,更不可失。失去爱心,心就坏了,人就完了。
爱与恨
爱能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恨会破坏社会人文氛围;爱可提升心性、优化心态、净化心灵,恨会扭曲心情、破坏心态、污染心灵;爱使社会和谐,恨使社会不安。
爱可无限增长,恨应削减为零。
爱是人的本性所在、使命所在、价值所在,恨是因为缺乏修养,心胸狭窄、不及境界。
如果你爱一个人,是不会恨她的。真爱不恨,大爱无恨。
可以把爱当成饭吃,不可把恨当成佐料。
爱可以使人心怀坦荡,精神神圣;恨只能使人心胸变窄,精神不振。
爱不能变味儿,恨不能泛滥。
不能轻易去爱,更不能轻易去恨。爱与恨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爱与恨相互生成、相互转化。爱不能抛弃,恨不能留存。
后 记
当我终于将这一篇篇杂感整理成册的时候,心中满是酸楚、感慨和感恩。
这些杂感,大多是在生活的不经意间诞生的,有的是某一丝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床上的思维碎片,有的是在某一个深夜突然醒来之后收获的瞬间灵感,有的是在忙碌一天后望着匆匆而过的行人所产生的思绪片段,每一个字、每一个段落都是一路收集而来的独特风景或是心灵低语。尽管不是那么规整,但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与思考。在撰写这些杂感的过程中,我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绪片段,努力把它们凝固成文字。尽管只是片段的、碎片化的记录,却也是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见过的人的一种见证。它们是我最真诚的表达,也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之一,但愿它们能给有缘人带来一丝情感的慰藉和思考的静谧。
在此,我要感谢在创作这些杂感过程中,陪伴我的所有人和事,感谢那些挫折与困难,成为我深度思考人生、突破超越自我的重要契机。感谢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谢宋登科、孙玉海、李克训、杨永峰、李绍鸣等人为文稿的整理、排版、校对等工作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因为你们,才有了这本《杂感录》的诞生。
这本书承载着我的心路历程,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能够受到启发,若能产生共鸣,那将是我莫大的欣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