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菜 记
□王立新
社会发展有轮回吗?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孩子最大的理想和愿望,就是能通过升学、当兵、接父母班等方式跳出 “农门”,到城里上班,捧上个 “铁饭碗”,而不用再像自己父母那样,年复一年 “面朝黄土背朝天” 种那几亩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城里人又想种地了:有些人在近郊区租种农民的地,有别墅或家住一楼的则在自家院子里开辟出小菜园。他们说这样既能吃上自己种的绿色蔬菜水果,又能体会到种地劳动的快乐。
我们早年给父母买的房子也有个小院,院子里有一块七八平方米的空地,原来种有两棵香椿树,因树头太大遮挡阳光,前几年锯掉了,也没再种别的什么。前年母亲去世后,房子一直空置,我也没去打理,结果院子里一年间长满了高大粗壮的杂草,清理的时候很是费劲。
今年春天,我想,与其再让野草丛生,不如也种上点菜。说干就干!首先是整地。我用铁锨把那块地深翻了一遍,撒上一层好友方亮兄弟送给我的有机肥,平整好待用。天气转暖以后,有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到早市上买了一些带根的韭菜,又各买了几棵茄子、青椒、西红柿和草莓秧苗。吃过早饭,我就兴冲冲地前去栽种。韭菜栽种之前,已经都剪得只剩下韭菜根,按三五棵一墩的方式,全部栽种下去;其他秧苗,连带着随带的湿润泥土一起栽种,其中,青椒秧苗按菜农的交待是两棵一组种下去的,说是这样两棵可以相互支撑,防止倒伏。所有秧苗种好以后,全部浇上一遍水。
菜苗刚种上,开始可能还没有缓过劲来,中午太阳一晒,有的有点打蔫儿;第二天早晨我再过去一看,又都慢慢支棱起来了。然后恰好又赶上一场不大不小的降雨,这些秧苗竟然全部成活了,让我很是欣喜。从此,种菜管菜成为我今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隔三五天,就要过去看一看,如果发现菜地干了,就及时浇上些水;看到长出来的杂草,就立即拔掉。小秧苗一天天长大。在这些菜中,韭菜长得算是比较好的,我感觉是听从了卖韭菜根老太太的建议,在栽种之前,把过长的虚根剪了下去,因为前几年亲戚给过一些韭菜根,栽到大花盆里,没剪虚根成活率就很低。有一天,我看到小区门卫老秦,也在传达室旁边空地上种上了几棵茄子,但他种下去很深,几乎只露出一个秧子头。我问他为啥这么种,他说是让茄子棵能吸收更多养分和水分,并且待几天还要松一下土,再用脚往下踩踩。想到我那几株茄子,觉得再刨出来重新栽也没必要了。
韭菜长得快长得好,已经割下来吃过两次了。茄子、青椒、西红柿、草莓秧子长得也挺好,只可惜那几棵草莓早早被鸟吃得只剩下光杆了,我不知道鸟为什么唯独只吃草莓叶。随着逐渐长大,每棵茄子秧都开始慢慢长出小茄子;好几棵青椒秧最早只有一棵上边结了一个青椒,过了很久,那几棵才长出一些青椒;西红柿结果相对晚一些,已经有三四个被鸟掏空了。
半个月前,为了显示我的种菜 “成果”,我对家人说,我给他们烙 “纯绿色” 茄盒吃。一早,我骑车去小院摘来 4 个茄子,割了些韭菜,回来顺路买了些肉馅。五点半就开始和面糊,切韭菜拌好馅,只待夹馅开烙。但把茄子切开以后,发现里面的籽发黑,我咬了一下感觉很硬,又切开一个,还是一样。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茄子虽然长得不大,但已经太老了,不得不赶紧下楼去菜店买来两个茄子,弄得好不尴尬。家里人笑称,如果指望你种菜吃,我们恐怕早饿坏了。
初次尝试种菜,有很多感受。一是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虽然我在方寸之地上种这点菜不至于 “汗滴禾下土”,但从翻整土地、栽植秧苗、管理维护,哪一步都需要用心用力。二是感受到农民的经验智慧。农民一代一代躬耕劳作,对如何把各种作物种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韭菜剪掉虚根、茄子秧深埋这种小事上,便可见一斑。我不了解茄子的成熟期,才会让茄子长老了没法食用。三是要讲究科学。我种的菜实际效果不太理想,我觉得既有自己毫无经验、管护不到位的原因,或许也有我买的秧苗本身就不是优良品种的原因,因此科学选育良种、科学管护,都很重要。四是做到绿色种植不易。我除了上了一些羊粪之类的有机肥,没有施用任何化肥农药,所以才会发生生长缓慢、被虫子蛀咬的问题。至于被鸟侵袭蔬果的事,也得考虑应对之策。
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年努力把菜种得更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