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邻 居
□贾敬德
低头不见抬头见。好邻居,不仅是空间的相近,更是心灵的相通。好邻居用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让小区成为真正的温馨家园。邻居的屋檐下,交织着人间最朴素的烟火与最温暖的情谊,这份关系在时空流转中始终流淌着守望相助的温度。
平常日子的关心温馨
句句话语暖人心,件件小事见真情。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邻居出门见面都互相打招呼问候,提醒今天有阵风、雷阵雨,出门时注意关窗。这样感动人心的事,还有很多。看,邻居老李家洗菜盆的下水道堵了,一个微信询问,邻居老张就送来了疏通的工具。不用再找专门疏通管道的人,不花一分钱,不出楼道,邻居们就合力解决了。近日,我居住的楼房更换天然气表,物业也贴了通知,但部分邻居几天都没有见到人。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错过了,再找人家来安装,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邻居老杨有心,主动打起了联系电话,关心邻居的事就像关心自己家的事一样。
记忆中永存的一件事:我对门邻居家密码智能锁的门把手失灵了,人在室内上锁后打不开。他着急上班,一时慌了神,找不到开锁的办法,赶紧拨打了我的电话,询问打开的方法。我说:“你家买锁时,买修锁的工具了吗?”他说:“没有。”我说:“我家买密码智能锁时,买了一个小工具,是直角形的,一边长一点,一边短一点,短边的顶端有六个棱,这个直角形工具就是修锁用的。”他说:“关着门,怎么给我呀?”我说:“你把门上的猫眼卸掉,我从猫眼里递给你这个工具。然后,你注意看门把手的一端,那里有一个六角的孔,插进去,用这个工具拧一下,固定紧,再摁一下门把手就开了。”果然如此,邻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多亏了你老邻居,又省了修锁的费用。”“不客气,快去上班吧。”
藤蔓编织的时光长廊
老年人住一楼的多,不用爬楼,出入方便。一楼有个小院,很实用。在方寸之地上种丝瓜和瓠子,它们爬在搭的架子上缠绵生长,黄色小花与碧绿果实互为点缀。作物从不辜负主人的辛勤劳作,总是果实累累,主人自己吃不完就分给邻居。好邻居真的让我感到幸福。邻居愿意分享他的劳动果实,他们的友好和善良让楼上邻居的生活变得更加愉快温馨。
高楼林立的温度突围
好邻居是终身难以忘怀的。城市一栋栋的高楼,将生活切割成独立的模块,可一家一户的防盗门关不住人性的微光。虽是几年前的事,但我仍记忆犹新。危难之时,邻居互相关心的事一辈子也忘不了。前几年的疫情封控时期,微信群里跳动的“我家有米”“需要退烧药吗”,让楼层化作共度时艰的方舟。邻居守望相助,情深似海,犹如一个大家庭,相互关心、照顾,为彼此提供支持。那是段难忘的时光,记得有一次我家没有米面了,就在邻居微信群里发了个求助信息,不出五分钟,邻居就回应了,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储备,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微信、电话把邻居连在一起,这份情谊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温暖。
中国传统文化中,“远亲不如近邻”的智慧流传千年。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道出了邻居关系与个人德行的深刻联系。古人讲究“千金买宅,万金买邻”,将好邻居视为无价之宝。陶渊明笔下“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的田园邻居,杜甫诗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质朴情谊,无不展现着传统社会中邻居互助的温暖图景。这种文化基因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远亲不如近邻,隔墙送暖抵万金。让我们珍惜这份美好的邻居情谊,用心去关爱每一位邻居,用真诚去维系这份难得的友谊。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邻居之间的一句问候、一份关怀、一个微笑,都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和温暖的源泉。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