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网红桥上
□韩淑霞(平原)
“风里雨里,我在小王庄网红桥等你”“周末,记得来小王庄桥打卡”……
“网红” 们纷纷直播喊话,朋友们也都前去打卡。这座桥自去年 12 月 24 日建成通车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 “网红桥”。
七月末,我乘车去看网红桥。这座桥位于平原县王杲铺镇境内小王庄村头,抵达目的地,下车后,我忍不住惊叹:“果然名不虚传!” 只见一桥横跨马颊河上,如长虹卧波,气势雄伟,造型美观,难怪自通车以来,一直爆 “火”。
桥全长 210 米,宽约 22 米,跨度为 50 米。这座现代化桥梁以 “祥云映日” 为主题,桥面采用传统牌坊的样式,使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协调统一。
站在网红桥上由东向西望去,依次矗立着六座高大的牌坊。每座牌坊中间有一扇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小门。
第一座牌坊正上方的巨幅匾额上,刻有 “虹桥卧波” 四个金色大字;背面 “三国风云” 四个金字闪闪发光。
继续向西行走,其余牌坊匾额上的字依次为:“古村霭影”“古梨香雪”“琵琶旖旎”“仙塔插云”“琼阁远眺”“百里长堤”。每一块匾额题字都对应着平原古郡一处景观,彰显着千年古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桥的左右两边,各有高低不一的朱红色护栏,上面雕有云纹、山影等图案,与古老的马颊河文化相得益彰,可见设计师和工匠们别具匠心。
站在网红桥上俯瞰鲁西北平原,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此时正值雨季,大片的玉米长势喜人;桥下清澈的河水,碧绿得像块被打磨过的翡翠。有游人站在桥下举着手机拍摄,反倒成了我眼中的风景。一首诗跃入脑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卞之琳《断章》
观赏风景的人,也可能不经意间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万物自成风景的同时,又在无形中互为风景。想到这里,我不禁莞尔一笑。
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怡人的清凉。抬头是澄澈的蓝天,云朵懒洋洋地飘着;远处田野广袤,大风车不紧不慢地转着,时不时有飞鸟掠过空中,隐没于远方天际。
桥的尽头,附近百姓在此摆摊,出售小食品和百货,自发形成了集市。集市不大,没生意时,人们拉二胡、唱京戏、唱歌…… 桥对面的小树林里,有扭秧歌的,也有跳广场舞的……
歌声、叫卖声、欢笑声顺着风飘过来,与流水的静谧融为一体。非但不觉得吵闹,反而像一曲田园牧歌。
“虹桥卧波明月夜,古村霭影浮春晖”,这座横跨马颊河的小王庄桥,不仅方便了百姓出行,成为平原县的地标性建筑,还为南部生态河湖片区增添了一处网红打卡地,同时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据村民介绍,过去这里只有一座又破又窄的旧桥,行驶起来很是颠簸。如今四面八方的人都聚了过来,人气很旺。
江河安澜,润泽万家。旧桥的颠簸早已被新桥的平稳覆盖,就像河底的泥沙,悄悄沉淀成故事里的过往。
如今河水依旧东流,只是桥上桥下的热闹,成了平原县最鲜活的注脚。
所谓江河安澜,原是这般模样:水流滋养着土地,桥梁连接着人心,而寻常日子里的烟火与欢笑,正是时代馈赠的、最踏实的春晖。
作者简介:韩淑霞,女,平原二中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诗文刊登于《散文选刊》《辽宁青年》《作家天地》《山东工人报》《鲁北文学》《齐鲁文学》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