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贾敬德:时光褶皱里 那一抹构树红





时光褶皱里  那一抹构树红

贾敬德

构树果在树上挂满一串串,像装饰在树梢的小灯笼,为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住所北邻是“和谐园”公园,园中有一种树,引人瞩目,是桑科构属的高大乔木植物,它是构树。树高可达10米,树皮暗灰色,小枝密被灰色粗毛,嫩枝及叶柄常被白色绒毛。全株具乳汁,冬季休眠期形成的芽体体积较小,冬芽小型化是植物应对严寒环境的自然选择。构树通过缩小冬芽体积,减少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增强存活率。

构树的叶片是异形叶性。同一植株上可见卵形、心形或3—5裂叶片,幼树及萌蘖枝的叶片分裂更明显。叶片宽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6-18厘米,边缘具粗锯齿,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叶片“女大十八变”的神奇特质尤为动人,幼叶心形如剪纸精巧,成熟叶三叉戟状深裂似青铜纹饰,同一枝丫上常呈现三态共生的奇观。

构树的枝干在风中挺拔如铁人守护,枝条舒展似绿伞撑开,暗灰树皮与卵形树冠形成鲜明对比的韵律感。

构树的干燥树皮,呈现暗灰色至灰褐色,表面平滑且不易开裂,富含纤维且柔韧性强,全株含乳汁。在传统中医药中有一定应用,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抗菌消炎,常用于缓解湿热、水肿及皮肤炎症等问题。

这种树有意思的是:有公母之分。它属于雌雄异株植物,雄树和雌树在花序形态和果实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雄树特征:花序呈柔荑花序,粗壮下垂,长3-8厘米,外观类似“毛毛虫”,又如浅绿流苏低垂,春季开放。仅开花不结果,春季开放并释放花粉。不结果实,但花穗可食用,常被用于制作蒸菜或油炸食品。雌树特征:花序为球形头状花序,花被管状,顶端有毛刺,授粉后发育为聚花果(俗称楮桃)。果实成熟时呈橙红色球形,肉质多汁,类似杨梅,秋季成熟,果实可食用且具药用价值。应尽量少食用,可能引起舌麻感。

“和谐园”栽种了四棵构树,其中三棵是雄树,一棵为雌树。雌树果实成熟时,既引来人们欣赏的目光,也引来众多鸟儿觅食。构树在中国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如广西、广东、福建等)野生种群较多,极为常见;而北方地区(如北京、河北等)则相对较少。构树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常生长于荒地、田园及沟旁。凡是能长杂草的地方,甚至难以长杂草的石头缝隙,都有可能生长。

在德州庆云县有“康晨苗木种植基地”,为当地构树种植提供了保证。禹城、齐河等地有规模化种植。禹城市梁家镇杨营村通过“3:1分成”机制发展“边角经济”,带动村集体增收。利用村内房前屋后、沟渠路旁的闲散土地资源,统一种植高蛋白饲料性植物构树。村委与村民签订苗木承包管理合同,按3:1比例分成收益(村民占三份,村委占一份)。构树成活率高,市场前景好,一年可收割4次,每亩产量约6-8吨,市场售价约200元/吨。通过循环经营模式,村集体年增收可达10万元以上。

齐河县胡官屯镇于2019年投入500亩土地种植杂交构树。构树具有速生、抗病害、适应性强等特点,其韧皮纤维可造纸,根、叶、种子均可入药。构树亩产枝条约10吨,市场售价约200元/吨,且可连续采割10年,收益显著。

1097年,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海南儋州,居于桄榔庵。起初,他见庵中东北角的老楮树(构树)不起眼,觉得无用,想把它砍了。相处日久,他才发现这老楮的好处:叶子能造纸,果实可充饥,根、叶、种子均可入药,树荫还能遮阳。苏轼由此改变了想法,写下《宥老楮》五言诗,表达对这株老树生命价值的新认知。全诗以诙谐的笔调展现了构树“不材之材”的特性,说明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占据沃土,而在于把绝望的缝隙耕耘成春天,给人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构树红色的果实在绿叶间如同“悬挂的灯笼”,密集挂果时形成“灰绿色华盖下红珠错落”的视觉奇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