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云特色的路名文化
□叶凡圣
“七十(其实)一条街,九十(就是)一座楼。”这是对以前庆云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折射出庆云当时的落后面貌。如今,庆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干净整齐,天蓝气清水绿,四季花香鸟语,教育医疗水平直线提升,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都发生了质的飞越……

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庆云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完善交通要素配置,新修、改扩建了多条道路,构建起了支撑庆云跨越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先说一说我居住的小区门前的这条渤海路吧。渤海路修建于1996年,是一条横贯东西的柏油路,当时定名为北环路,由于庆云城区的快速膨胀,1999年改名为渤海路。而在1996年之前,渤海路所处的位置是郊区,附近有一片废弃坑塘和芦苇荡,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如今,在渤海路北侧建起了北海公园、饮食一条街等城市地标性建筑,两侧还建起了北海家园、天庆家园、北海名苑、渤海雅苑、北海之星、盛世祥龙、大元首府等住宅小区,以前的偏远郊区变成了黄金地段。
记得还没有修渤海路和西环路(现已更名为石佛大街)以前,那里都是土路,那时我住在职教中心家属院(现址为盛世祥龙小区),每到下雨的时候,因路面是红土,很黏,自行车的车圈一会就被泥沾满了,根本无法骑行,我一个小田村的朋友就会穿着雨鞋扛着自行车走1公里多路,到职教中心门口的柏油路那里,再让他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去庆云镇中学(现庆云五中)上学。放学后孩子把自行车放到我家,再走着回家,一直到道路能骑车为止。现在,这种情形一去不复返了!
西环路的更名,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城乡道路名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而更改的。西环路的南延,因其附近一座寺庙,名曰石佛寺。该寺始建于元朝,相传有元龙、仁凤夫妻二人流落于此处马颊河畔,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滥,两尊石佛和一口巨钟漂来,停于岸边。元龙夫妇遂各处募捐钱物,修一小庙供奉石佛。后来香火日盛,佛教弟子募化和社会各界捐助,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故于2017年12月,将西环路更名为石佛大街。
再说一下将军路。将军路原名庆崔路,是连接庆云县东北部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途经5个乡镇(街道),辐射周边人口超过10万人。2017年以前,由于车流量大再加上年久失修,致使该路破损严重,成为制约庆云县东北部区域发展的民生难题。2017年3月,庆云县对该道路进行改扩建,2018年3月全线通车。
清代太原总兵蒋临照,龚威将军马龙潭,共和国中将刘存智、刘存信,少将闫文彬等皆诞生于庆崔路沿线,因此,重新改扩建后的庆崔路更名为将军路。通车后的将军路进一步缩短了庆云县城区到东北部乡镇的车程时间,沿线群众的出行也更加便利,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升级转型。
庆云还有两条新建的道路,分别命名为李之仪路和吴钟路。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北宋沧州无棣(今庆云县)人,是北宋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家。他的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千古绝唱。吴钟,字弘声,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人,八极武学体系创立者,八极门一世祖师,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代武林泰斗。吴钟承传八极拳,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传承历经10余代,已成为中华武林煌煌显学,传播遍及海内外。用一文一武两位庆云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道路,重分彰显了庆云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现了庆云人对他们的尊崇和敬仰,代表着他们对庆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庆云或是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岛金山寺,或是因企业、特色产业、公园更名或命名的道路还有很多。如:北二环路更名为金山路,北四环路更名为昆仑路,双龙湖水库路命名为石斛路,祥云路更名为北海路……这些道路的更名或命名,充分体现了庆云的文化底蕴,对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6年,庆云县还与省市合作共建国道205山深线及国道339滨榆线庆云绕城公路,国道205山深线及国道339滨榆线庆云绕城段的建成,使得县城中心街、石佛大街、将军路、李之仪路等重点道路与其相接,海岛金山寺、庆云宫、石佛寺等景点串联成线,全县交通道路网、产业连接带、旅游景观区巍然成形,一个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庆云呼之欲出。
如今,庆云新修、改扩建石佛大街、吴钟路、学苑路等城区道路,城区所有道路间的连接全部打通,形成了“十横十纵”的城区公路网络。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必定要脚踏实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地方经济的发展必将如虎添翼,百业兴旺,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简介:叶凡圣,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庆云文艺》编辑。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鲁北文学》《庆云文艺》《齐河文艺》《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经济导报》《农村大众》《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等报纸文学刊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