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
▢杨志强
范蠡传,是以范蠡两度为相辞相(越国和齐国)和三次从商吸金散金为主要内容,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为主线,以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两次巅峰对决为大事件,以范蠡、文种、伍子胥、伯嚭、公孙雄等将相为主要人物的一部跌宕起伏的传记。作者刘俊生娓娓道来,让人拍案叫绝。
范蠡很高冷。在大夫文种请了三次后,也有谦逊的时候。
文种得知范少伯乃楚国宛县奇人异士,虽然此人时痴时醒,仍决定前往。越国大夫拜访一个楚国狂人,立刻引起轰动。第一天,头发散乱的范少伯在狗洞里学狗叫;第二天,满脸污垢的范少伯,倒骑黄牛,吹横笛,不理来客;第三天,范少伯衣装整洁,文种来访,二人纵论天下大事,范蠡答应了文种去辅佐越王。这让我想起了刘备请诸葛亮时的三顾茅庐。范少伯说,从今天起他改名为范蠡。楚国的范蠡答应文种辅佐越王,但是他并没有着急去见越王,而是先去考察吴国和越国的风土人情。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去见越王的路上,赶圩结识了造船匠徐竺,若耶溪认识了西施,这些人都为他以后兴越国灭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与越王允常几次论道后,越王对高冷的范蠡失去信心。范蠡请求文种再见一次越王,这一次会见得到越王的赏识。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范蠡弃相从商。范蠡从商以后,发现了旱涝的自然规律,购买了很多粮食,在灾害之年,将粮食平价卖给百姓,这体现了范蠡为商的大格局。
西施也很高冷。她对夫差送的珠宝从来不多看一眼,但是她也有热心的一面。当范蠡在西施家中与西施父亲聊起越国连年征战之事,西施表示,她也愿意为国献身。
西施原名施夷光,东夷族人,苎萝村人,这个村子被若耶溪一分为二,溪以西所有姓施的姑娘叫西施,溪以东所有姓施的姑娘叫东施。西施虽为女儿身,却有投身报国的理想,这让范蠡十分钦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范蠡苦苦寻找西施而不得,让人揪心。范蠡以为自己做了个局,把西施送去吴国,等越灭吴后,把西施接回若耶溪。后来,范蠡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局中人。范蠡钦佩西施,和西施相见恨晚,但是,他俩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反而是百里宛玉陪范蠡走过大半生。
吴国和越国有四次较大的战争。
第一次:吴国攻打楚国的时候,越国偷袭了吴军。
第二次:槜李之战。吴王阖闾虽然打败了楚国,但是他每每想起此事,非常生气。越王允常公元前496年2月去世,到了4月,吴王阖闾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御驾亲征兴师伐越。此次,吴军长途跋涉,吴王阖闾阵亡,越国险胜。
第三次,夫椒之战。夫差下定决心,饥不饱食,衣不重彩,以3年为期,必报此仇。此时越王勾践不顾范蠡的反对,主动进攻吴国,加之总指挥石买缺乏指挥能力,越国一败涂地,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之上,勾践被迫俯首称臣,忍辱偷生。
第四次,笠泽之战。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前往黄池会盟,带走了全部精兵,吴国国内兵力空虚。这年夏天,范蠡用杂牌军试探了几次吴国的真正实力以后,越王勾践准备了2万精兵,进攻吴国,活捉了夫差的儿子太子友。两年后楚国又大举进攻吴国,这使吴国雪上加霜。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再次兴师伐吴,向吴国发起总攻,史称笠泽之战。此战后,夫差被困于余杭山顶,几次求和越王勾践,范蠡坚决不同意。勾践在范蠡走后,令近侍告诉夫差,让他做甬东,做一百户的主人。
前有槜李之战,吴王阖闾不顾伍子胥的阻拦。后有夫椒之战,越王勾践不顾范蠡的阻拦。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其实勾践在攻击吴国被吴王夫差困勾践于会稽山前,夫差的父亲进攻越国被害,夫差三年间每天让士兵提醒自己,你忘了杀父之仇了吗?他回答,没有忘记。
吴越之战,最终越王勾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并称霸中原。这让我想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写过的一副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先定个小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努力。目标很关键,太大,太难,可能放弃。太小,太易,失去挑战性。目标应该是踮起脚尖就可以实现。再就是努力,因为定目标很容易,实施起来,坚持下去不容易。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道理。有了合适的目标,加上努力的风帆,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