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城酒馆
□刘强(武城)
新城西 漳南街 东行二十步左转
老邮局 正对面 路北第十二家店
岁月踏着青石板 越过往事的门槛
眼前 故人将灯笼点亮 挂在了房檐

八仙桌 青花碗 前朝市井的人烟
二两酒 三小碟 饮不尽千里明月
娘子撑着油纸伞 轻舀几瓢运河水
她酿出的这一坛酒 味道是思念
我在武城这地界 开了一家小酒馆
这几百年的时光 我用回忆轻轻翻
掌柜的说赔几吊钱 也不能赔牌匾
一块行书的招牌 镌刻着祖辈的信念
我在武城这地界 开了一家小酒馆
这几百年的时光 在故事里辗转
掌柜的说赚得盆满 且不如赚诗篇
一幅草书的对联 蹚过了似水的流年
用回忆 将时间 拨到了一九四三
泪光里 那画面 满目的碎瓦残垣
掀起历史的门帘 不忍回首不忍看
是谁 宁肯将热血洒尽 腰也不弯
醉柳下 古井边 贝州城春雨似雪
我轻敲 这一对 斑驳的狮子铜环
原来柜下的地砖 藏着泛黄的纸片
故乡人的离愁是这 酒里的答案
我在武城这地界 开了一家小酒馆
这说不尽的风霜 都在陈酿里积淀
老祖宗说失了家产也不能失气节
一本楷书的店规 记载着手写的方圆
我在武城这地界 开了一家小酒馆
这说不尽的风霜 都在生活里变迁
我手捧着一杯新酿 浅尝所有从前
一路沧桑的过往 定格在黑白的照片
故事背景:
相传,一百年前武城有家小酒馆,掌柜的是名女子,唤作楚娘子,她会酿一种神奇的酒,这种酒饮后,非但不醉,还能让人产生思念之情。
正因如此,酒馆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都门庭若市。因为每个人都想品尝这神奇的酒,为此很多客人慕名而来。客人们坐在酒馆里的八仙桌旁,吃着三碟小菜,饮着青花碗里的二两小酒。那感觉、那滋味让人如醉似梦。
酒馆不但酒好,而且信誉好,若是客官忘记带银两,楚娘子也不计较。若是文人墨客在店里题写了诗句,楚娘子如获至宝,会将其挂在墙壁上,酒钱就更不收了。
可是,这酒究竟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无人知晓!只是有人看见楚娘子曾打着油纸伞去运河边打水酿酒,可运河边上每个酒家都以运河水酿酒,为何偏偏她家的酒如此神奇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1943年,酒馆开了80年了,楚娘子已经快100岁了,但她仍旧坚持为店里的客人酿酒。此时侵略者来了,侵略者也非常喜欢这酒,想要学会这酿酒的技艺,带回岛国。于是用了很多黄金珠宝当作交换酿酒技艺的条件,楚娘子一眼就识破了侵略者的计谋,她非但不换,还将侵略者臭骂了一顿,让侵略者滚出自己的家园,自己酿的酒哪怕喂狗也不会给侵略者喝,学酿酒技艺更是痴心妄想。气急败坏的侵略者,一怒之下将刺刀直穿楚娘子的胸膛,顿时鲜血迸出,楚娘子倒在了血泊之中,整个酒馆被侵略者付之一炬,酿酒的技艺也随之消失了。
打跑了侵略者,贝州城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在重新整理酒馆时,人们发现柜台下的地砖居然是中空的,撬开后发现,里面藏着一本泛黄的书籍和一张楚娘子的黑白照片,原来楚娘子将酿酒的技艺全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这酒究竟如何酿造的呢?书里写道:“初春,初雨落时,取雨雪初融之下的运河水,以此酿之,其味纯香,饮之使人思念无穷。”
真相大白,原来这酿酒的水竟如此难得,可是这样难得的酒,楚娘子却如此大方,一卖就是80年。
如今,人去楼未空,根据这技艺,整个贝州城的人都饮上了这神奇的酒,楚娘子的故事也永远被人铭记心间。
作者简介:刘强,笔名刘文艺,武城县人,德州市青年歌词家,青年作家。歌词作品多次获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主题曲撰写歌词,与众多著名音乐人多次合作。其中,《如果祖国需要》荣获“2021年全国国防教育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打铁必须自身硬》荣获“2019北京群众文艺创作优秀原创作品”;《秀美家乡大平原》《唱给妈妈的歌》先后荣获“德州市长河文艺奖音乐类三等奖”;《春江水暖》荣获“2017山东省原创音乐优秀作品”。《明月亮》(《我不是特工》电视剧主题曲)、《此生爱你》(《爱国者》电视剧主题曲)等作品成为多部电视剧主题曲。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