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攀登 跨境“链”向未来 | 夏津动能转换助力产业发展乘风起势

1月17日,在德州参加中国(山东)—东南亚经贸合作暨山东(德州)东南亚供应链服务对接会的东南亚经贸合作考察团一行走进夏津,先后到鑫瑞娜家纺、欧瑞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古桑产业研究院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

考察团通过考察了解到:这里的“夏津椹果”“夏津桑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里的棉花被直接水洗而依旧可以恢复如初,这里研发出的特种纱线是同等粗度钢丝强度的五倍,这里的普通树浆能变成纺织用品新材料……近年来,夏津县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个“实、新、效”成果不断涌现。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到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再到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快构建,夏津正围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体系,以多元化的手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改数转”是激发企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密码,也是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从“制造”到“智造”,夏津一批传统产业生产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中实现“华丽转身”。

“针对东南亚市场需求,我们与高校联合开发了凉感夏被,面料是具有凉感功能,适合东南亚市场群体销售,通过交流增加了产品出口的信心,产品也将通过此次活动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已与SOMAGO国际控股公司签署采购协议的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杰说。

近年来,夏津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让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实现“腾笼换鸟”,激发出澎湃动力。2024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83个,2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鲁控电力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夏津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县,高端装备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纺织产业集群被中纺联评为“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先进产业集群”。

“我们深入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继续深化‘百企技改、百企转型’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高标准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运用‘智改数转’、绿色技术加快构建纺织产业大脑,打造纺织产业转型示范区、集约发展试验区,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迭代、高质量发展。”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表示。

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新质生产力是重要落笔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从落子布局到集“链”成势,夏津持续完棉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与中纺联共建投资50亿元的现代纺织产业园顺利实施,锦盛祥润、凯威纺织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县纺纱规模突破300万纱锭,莱赛尔纤维产能跃居全国第三位,“纺织名城”再添新名片。首台“夏津造”拖拉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51家规上纺织企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夏津纱线”贴上了“碳标签”。

不仅如此,夏津跨境融合提速,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

“此次签约不只签在纸面上,而是实打实落地,除了在德州成立公司以外,我们在菲律宾已经建成14处工业厂房用于德州驻菲律宾的海外加工厂,服务好出海企业,把中国制造、夏津好品输送到国外。”在夏津考察期间,SOMAGO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周挺如是说。  

夏津切实推动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以及中小企业博览会、纱线展、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大力开展优质外资招引。

从信息联通到贸易畅通,让开放型经济在夏津展现出澎湃动力。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夏津将更大力度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谋划项目,精准招商。塑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实施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纺织产业园建设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做优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塑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邓美平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作者: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