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年抢订单 科技促生产

2月5日清晨,在位于齐河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早已灯火通明。生产线上的机械臂高频摆动,激光焊接设备的绿光在玻璃窗后明灭闪烁,叉车在过道间穿梭运送物料——这里没有鞭炮声,却奏响了一曲“争春战”的工业乐章。

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源),是一家聚焦锂电产业链,以风光储多能集合应用为核心业务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公司具备电池模组、逆变器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旗下有内蒙古中科恒源、内蒙古中合新材料、深圳蓝山新能源、山东德鸿电力工程等4家企业,涵盖了锂电池关键正极材料、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等多能互补系统集成,实现了全链条产业布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运输、工商业、家用等领域,远销德国、意大利、瑞士、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春节前刚交付了一批200兆瓦时光伏配储项目的订单,现在正在赶制下一批客户的大单。”恒力源副总经理张志凯介绍,“年前的订单排到了今年6月,年后刚开工就接到了许多新客户的意向订单,我们也是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市场的火热源于技术突围。走进恒力源2.6万平方米的智慧车间,“科技范儿”扑面而来。在电芯堆叠工位,四个挤压台正以AB面交替模式运行,机械臂将电芯快速码放成整齐的阵列。“过去靠人工堆叠,误差大、效率低,现在全自动化生产,不仅精度提升,单条生产线日产能也提升了3倍。”技术员崔彦军指着正开足马力码放电芯的几条机械臂介绍。

在激光焊接区,六台6KW环形光斑焊接设备正迸射出银色火花。相较于传统焊接,公司配备的激光液冷系统、氮气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氧化,提高焊接效果,确保产品连接牢固可靠。

“判断产品的好坏,检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张志凯介绍,在生产线的最后是锂电池产线测试、箱体组装、气密性检测三个环节。在最终测试中,工人们会对电芯模组和整个液冷箱的环境温度、总压内阻、绝缘耐压、气密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同时,能量管理系统会将每块电池的电压、内阻等200多项参数同步上传至云端,一旦发现异常,警报声会立即响起。

“我们公司打造的‘电芯—PACK—系统’全链条布局,将储能度电成本下降18%。自主研发的堆叠式户用储能系统,可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充放电状态。”张志凯介绍,在今年春节期间,公司仅储能产品销售就创下3亿元销售额。

据了解,恒力源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接续建设二期电芯制造项目,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建新能源研究院,并与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合作,共同组建绿色能源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纳税约3.6亿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杨乐 记者、编辑|李晓楠 孟志远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