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火热开工,抢抓工期;政企结合积极招引,扩大“朋友圈”;企业生产一线马力全开,赶制订单;工作人员靠前服务,保障发展……春节刚过,齐河经济开发区各条战线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近年来,齐河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齐河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截至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已成功培育60余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入选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山东省绿色工业园区、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企业一心一意搞发展
“非常感谢开发区给我们的支持,不然哪会这么顺利。”山东奥尔通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刘象庆介绍,山东奥尔通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煤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生产的科创型企业,去年想新上一个炭黑油加工项目,但因化工技改项目立项涉及多轮检测、环评让企业无从下手。
得知此事后,齐河经济开发区主动联系企业,并积极协调应急管理局,对接第三方评价单位,在项目立项、可研论证阶段提供决策指导,优化简化产业园区内项目环评文件内容,从技改立项到落实批复仅用三天,炭黑油加工项目落地后,企业实现了产值翻番。
深谙“服务就是生产力”理念的齐河经济开发区,按照地域将园区分为四大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一名开发区工作人员负责,为企业提供部门协调、政策解读等保姆式服务。
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运行部副部长祁凯是网格二的网格长,他所服务的网格内有170多家涉及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众多类型的企业,如何利用好开发区产业聚集的优势,帮助企业拓销路?祁凯想出了好主意。他建起微信群,让企业高管成为“网友”,同时组织企业负责人线下见面会,形成信息交流平台,扩大企业销售圈。同时让有经验的企业推荐第三方平台,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等方面均可提供专业服务,大家组团报名,共享优惠价格。
“开发区打造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我们受益匪浅。”刘象庆介绍,通过开发区的引荐,他们与周边的金能科技、山东科瑞、承泽金属等上下游企业都达成了合作,使原材料采购以及成品销售的运输成本节省近30%。
“他们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搞发展。” 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凯向记者透露,公司去年下半年刚投产,对技术人才需求迫切。开发区了解情况后,迅速发挥桥梁作用,与齐河县职业中专建立联系。如今,双方成功达成合作,职业中专为企业开设专业人才培训班,企业则为职业中专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现互利共赢 。
除了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外,开发区还积极帮助企业招引人才。2024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10余场,帮助优尼亚,中品、宝鼎、旺旺等企业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济南护理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引入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3人,招引紧缺技能人才200余人。
优化软硬件
城市“磁吸力”日益强大
“企业门口道路打通后,上班再也不堵了。一到晚上,灯光璀璨,下班后沿着满是花草的路边散步,别提多惬意了。” 济铁齐河物流园相关负责人谈及齐河经济开发区近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作为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同样也是人才汇聚之地。如何让人才在开发区既能专注工作,又能享受生活,打造出充满温度的园区生活圈?齐河经济开发区正用实际行动交出精彩答卷。
纬五路西延段曾是有名的 “卡脖子” 路。“每天上下班,路上就没有不堵的时候”,这成了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日常抱怨的高频话语。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2024 年,开发区主动作为、自筹资金 4000 余万元,强势开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徐红介绍,工程团队仅用 3 个月,就成功打通纬五路西延道路,同时高效完成向阳北路南段的沥青铺设工程,一举贯通齐河经济开发区南北全线。这不仅极大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还让开发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齐河经济开发区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将道路及绿化养护工作常态化。针对顺京路、齐信大道等 7 条道路出现的破损路面,及时进行修补维护;对永锋大街实施绿化及亮化提升工程,如今,永锋大街夜晚灯光璀璨,道路两旁收拾得干净整洁,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加舒适宜人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硬件建设到位,软件服务入心。“项目落地前,各项手续开发区全程帮办代办;落地后,指派专人驻守在施工一线;投产后,专人协助解决各类问题。“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荣刚说,他们的产品和原材料,最怕的被水泡,去年在夏天大雨来临之前,开发区工作人员不光给企业发预警,下大雨时还安排了12个抽水泵给厂区抽水,“服务太贴心了。”
“从那后,我经常跟朋友们说起齐河经济开发区优越的营商环境,现在已经有好几位朋友有意愿将企业落户在齐河了。”单荣刚补充道。
“齐河经济开发区城市品质的稳步提升,使这里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认识、看好并最终选择扎根于此。” 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司晓明表示。2025 年,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秉持 “发展为要,项目为王” 理念,一切工作向项目集中、一切服务向项目聚集,拿出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企业服务,为齐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制|孟志远 钟伟
通讯员|孙姝怡 范露 杨乐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