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全面掌握文物资源状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庆云县积极响应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其中,文物实地调查是此次普查的关键环节,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同时,普查团队也对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文物进行复查。
汾水王海岛金山寺遗址作为庆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位于汾水王村西侧约300米处。普查队员怀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对这一承载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迹展开复查。该遗址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500米。据1983年版《庆云县志》记载,金山寺曾以其宏伟建筑和广阔面积闻名,民间还流传着“骑着毛驴关山门”的传说。经2022年山东大学田野考古勘探,证实该遗址可追溯至唐代。2011年,汾水王海岛金山寺遗址被列入庆云县第一批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6年2月,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不断提升。
目前,该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1米,当地村民称其为“高台子”,土中混杂许多宋元时期陶片,曾出土三件陶俑,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然而,早年因保护不足,遗址中间部位被村民取土建房,形成约70米的缺口,村民还捡取较大残片加固地基,缺口处形成东西走向村路,路面残片、瓦砾随处可见。
在炎炎烈日下,普查队员们不畏酷暑,踏遍汾水王海岛金山寺遗址的每一处角落,仔细寻找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珍宝,详细记录各项数据,以及每一件陶瓷瓦片的形状、大小和年代。此次实地调查不仅基本摸清了全县文物资源状况,建立了完善的文物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还锻炼了普查队伍,提升了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为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洪雷 刘立颖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