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春风暖 春耕忙

大地回暖复青,又是一个春耕春管黄金季。

工作人员检修智能伸缩式喷灌浇水施肥设施

3月14日,在乐陵杨安镇千都苑新村的麦田中,一架载着有机肥料的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将肥料精准撒向麦苗。

在无人机一次次起飞、落地中,不到1个小时,100亩麦田已全部完成了作业。

操作这架无人机的是乐陵市来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张友鹏。“现在我们应用的植保无人机,通过北斗导航自动优化航线,最高雾化能达到50微米。”他说,无人机作业不漏喷不重喷,相对传统作业省时省工又省力。现在合作社有12台植保无人机,能够满足周边6个乡镇5万余亩农田的作业需求。

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杨安镇种粮大户董洪忠今年将1000多亩地全部交给来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走进刚施过肥的农田中,望着正在地头“休息”的无人机、穿肥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他脸上满是笑意,感慨科技的力量。

据介绍,仅杨安镇今年就有2万多亩土地全部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打理,使这些高科技装备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工作人员查看农情监测数据

在乐陵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智能农田技术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时查看农情监测数据。

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让农户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借助卫星遥感,可以精准判断农田的收割时间;有了土壤墒情传感器,能够精确测算土壤的肥料需求。这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当前,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期,乐陵市还运用智能伸缩式喷灌等数字农业新装备、新技术进行智慧施肥、浇水、植苗等春管作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农民定植脱毒薯苗

技术工人查看马铃薯脱毒苗生长情况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乐陵市以发展生产托管为核心,积极引导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制定差异化补助标准,统防统治、种肥同播等关键环节可最高按服务价格的30%进行补助,机收、机耕等传统作业环节按服务价格的20%至25%进行补助。

检修智能化农机

“农业托管生产服务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地块分散的问题,又通过服务来带动规模性经营,可以把先进的农资、装备、技术导入小农户的生产,以此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乐陵市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副主任肖文勇介绍。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乐陵累计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补助资金4200多万元,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面积49.54万亩。目前,全市各类服务组织发展到611家,年服务面积达400多万亩次,接受全程托管服务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户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实现了小农户、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方共赢,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伟 于春芝 通讯员|贾鹏 禹红 崔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