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一企一策 “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

2月15日,齐河“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政金企座谈会召开。会上推出了“一企一策”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千差万别的需求,携手金融机构精心定制专属融资计划,精准对接企业发展痛点。与此同时,齐河县搭建起线上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能够随时随地在线提交融资申请、便捷查询政策信息,实现金融服务“不打烊”。齐河还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如同给银行吃下一颗“定心丸”,对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比例补偿,打消银行顾虑,激励其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务实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之花。截至目前,齐河县已储备“应纳尽纳”项目80个,拟融资金额高达109.11亿元;“应批尽批”项目30个,融资金额达15.83亿元;“应放尽放”项目50个,放款金额为93.28亿元。

政府搭台——

“三应三尽”机制

激活一池春水

3月27日刚上班,齐河县财政局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主任李锋匆匆走进办公室,他要梳理下“金企红娘团”当天的走访安排。

“金企红娘团”是县财政局组织的一支5人队伍,专职为银行和企业牵线搭桥,在全县各个银行、企业间颇有名气。

不一会儿,县财政局银行保险股股长李萌也赶来,麻利地将一叠金融政策资料塞进文件袋:“今天要跑3个乡镇,时间紧,得提前准备好。”简单碰头后,他们便驾车驶向第一个目的地。

这样的走访,在“金企红娘团”的日常工作中十分常见。这不仅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更是齐河县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呈现。

“齐河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是关键一环,我们的‘三应三尽’工作机制就是激活这股动力的‘密码’。”齐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县长葛富义谈及县域经济发展时,目光坚定且充满信心。

在他看来,无论是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县域重点企业的持续壮大,还是近年来新引入的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智能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金融支持都贯穿其中。

为落实好融资项目“应纳尽纳”、入库项目“应批尽批”、授信项目“应放尽放”的“三应三尽”工作机制,县财政局积极构建“政府搭台、金企对接”的长效机制,组建“金企红娘团”持续开展企业融资需求走访摸排工作,精准破解金企合作中的难点、堵点。同时全力搭建金企对接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政金企交流会,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不仅如此,对于有发展潜力、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我们还将其纳入‘三应三尽’项目库。”李锋介绍,通过项目库的精准筛选和动态管理,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能够快速获得金融支持,实现政策红利直达基层,助力“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项目落地见效。

企业受益——

从解燃眉之急

到谋长远发展

“多亏政府帮我们和银行牵线搭桥,解决了融资难题,订单才能如期交付。”近日,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齐河县财政局的协调下,顺利获得齐河农商银行两笔各500万元的信贷支持,解了燃眉之急,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锂电产业链、以风光储多能集合应用为核心业务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去年8月,企业正式落户齐河县。当时企业生产设备还在组装调试阶段,仍然有大批订单“找上门”。然而,由于企业尚未正式投产,多家银行受限于审核规定,无法提供贷款支持,导致订单生产进度一度陷入停滞。

“金企红娘团”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牵线搭桥,协调齐河农商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允许企业申请手续与车间调试同步推进。最终,企业成功获得金融支持,确保了订单顺利交付。

无独有偶,在“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政金企座谈会上,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农业银行成功对接,获批800万元信贷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能只解企业的燃眉之急,还需要找准重点,和企业共谋长远发展之道。”葛富义表示。在齐河,金融支持主要聚焦以下六个关键领域:重点项目、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科创小微企业、房地产企业、县属国企。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完善金融供应链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设计出多元化金融产品。

以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例,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其主营业务,采取股债结合、长短兼顾的方式,制定针对性融资方案。同时,利用部分企业总部在齐河的优势,深入研究企业情况,争取让本地支行或分行成为主办行,提升对全县金融服务的贡献度。

另外,齐河现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1家。这类科创小微企业则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特性,融资需求迫切。针对这类企业,齐河金融机构通过完善信用额度评估体系,推出科创类金融产品,指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把握政策机遇同样关键。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的信贷规模。面对这些利好政策,县财政局迅速梳理形成政策争取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金融机构。各级各部门通过座谈会、入企走访等形式,推动政策直达企业。各金融机构积极与上级沟通,推荐齐河优质企业、项目,争取政策倾斜。

银行抱薪——

“金融伙伴”

编织基层精准滴灌网

3月25日,齐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前往华店镇福源超市回访客户。一见到来人,超市负责人刘连生就热情迎了上来:“上次真多亏你们了。”原来,前段时间正值年底备货旺季,福源超市面临30万元的资金缺口,刘连生心急如焚。关键时刻,齐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携带移动办公设备主动上门服务,现场指导他通过手机银行申请“信e贷”。

从操作手机屏幕申请,到30万元贷款迅速到账,整个过程高效便捷。刘连生紧紧握着客户经理的手,感慨地说:“这哪里是贷款,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这场“金融及时雨”背后,是齐河联合各大银行根据基层金融需求实际情况,各展其能所编织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网。

以齐河农商银行为例,该行设定“三三制”服务机制,即城区商圈网格化走访、乡镇商户“扫街式”对接、重点企业“一对一”驻点,及时为企业、商户提供定制化服务。2024年该行已累计发放“信e贷”“慧德e贷”等线上贷款9.01亿元,让3000余户小微商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喝上“解渴水”。

齐河县的金融服务目光,投向了更为广袤的领域。齐河农商银行副行长路开庆常言:“我们不仅要助力大企业行稳致远,更要让小微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山东龙额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继祥,在创业初期,因对金融知识所知有限,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去年10月,公司出现短暂周转资金困难,原材料购买以及生产都受到影响。得知情况后,中国农业银行齐河支行主动靠前服务,积极为潘继祥定制合适的金融产品,并详细为其介绍内容。最终双方达成100万元创业贷款合作。“我和员工们对金融产品一知半解,多亏中国农业银行给我们送来的‘及时雨’,帮企业解决了大问题。”潘继祥说。

在齐河县,金融机构与企业携手共进的故事还有很多。各金融服务机构不断编织一张精准滴灌网:建立“金融伙伴”制度,选派专业顾问入企“把脉”;推出“个体工商户育苗行动”,线上对接融资需求24小时响应;创新供应链金融、碳汇贷等特色产品,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方案。更暖心的是“无还本续贷”政策,让暂时遇困的企业金融“不断粮”。在产品创新上,齐河各个金融机构针对客户需求配套推出普惠小微信用贷等26款专属信贷产品,构建优惠便捷融资机制。从企业立项至壮大各环节,建立全链条金融扶持,建设初期提供项目、固定资产贷款,投产经营后跟进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及财政贴息政策,为民营、小微企业减费让利。

齐河县金融服务机构正源源不断地为各类企业注入发展活力,助力县域经济稳健前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孟志远 李海玲

通讯员|刘磊 王义荣

编辑|钟伟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