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高速黄河特大桥主体完工!系国内首条“六改十二”车道

4月10日,位于齐河的京台高速齐济段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作为全国首条由六车道“变身”十二车道的高速公路,其建设迎来新进展:黄河特大桥主体工程及斜拉索安装已完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主桥桥面铺装和引桥沥青摊铺,项目稳步推进。

该项目是京台高速(山东段)改扩建的最后一段,起自京台高速与济聊高速相交的晏城枢纽,经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槐荫区、市中区,终点位于京台高速与济广高速相交的殷家林枢纽,全长约24公里。

“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六改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京台高速齐济段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井浩介绍,既有老路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于1999年建成通车。本次改扩建的方案采用“老路保通+两侧新建”模式,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即保留中间京台老路六车道正常通行,左右各建起三层楼高的新桥梁,最终形成老路保通行、新桥添运力的立体格局,是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黄河特大桥并桥建设项目。

“齐河段施工中,横跨黄河的工程堪称最大挑战。”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齐济段一标段施工处长杨洪港坦言,项目新建的黄河特大桥主桥全长是1080米,主跨达530米,是黄河下游流域跨径最大的桥梁。项目团队首次在设计中运用“钢壳—混凝土混合桥塔”技术,钢壳既承担结构受力,又作为浇筑模板,这种类似“钢壳包混凝土”的黑科技,可以实现像拼乐高一样组装钢壳,使施工精度和速度提升约30%,对既有交通影响降低约40%。

最令人惊叹的,是项目施工中的“时空折叠”智慧。杨洪港解释道:“因大桥为单侧新建,分离加宽的路段需要两次跨越既有通行的老路,与大桥相连。跨越,肯定是角度越小越安全。这是国内首次将单方向车流以小角度高架桥形式两次跨越既有老路。”两次飞越老路,如同在车流不息的动脉上完成一场精密手术。为此,项目团队采用了墩旁支架整联拼装整联横向顶推的工艺,也就是在路侧将钢混组合梁拼装好,通过横移的方式移送至老路上方,最终实现8度跨越既有京台高速的目标,不仅减少了施工期间对既有京台高速公路的影响,也解决了施工难度大、无法直接在桥位安装支架进行施工等问题。

此外,该项目还开发了以建设决策和项目管控为目标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对重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同步开发BIM协同数字化管理平台,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BIM模型可视化技术,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管理。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山东省乃至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齐河县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通讯员|韩洪超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