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齐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7%!梯次培育赋能企业“拔节生长”

编者按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以来,齐河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型消费表现活跃,旅游市场活力十足,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开局有力、稳中有升态势。即日起,本报开设《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专栏,触摸经济新脉动,敬请关注。

今年一季度,齐河工业领域传来喜讯: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7%,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43家;25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7家;6家企业获批市级智能工厂,12家企业入选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5月6日,走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对数控开料加工中心进行加工,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板式定制家具的加工制造。

“我们的产品凭借可靠性和稳定性,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佳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极少数拥有全品类定制家具加工装备和控制软件、设计研发及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不断突破国内行业关键技术,推出创新产品。

作为一家集智能化数控激光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和高品质服务,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齐河,像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这样在“进阶”之路上大步前行的企业还有很多。为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提质提效发展,今年以来,齐河大力培育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持久创新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工信局深入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服务举措,实施强基赋能行动,全链条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齐河健全梯次培育体系,围绕“专”“精”“特”“新”“链”“品”六个维度,动态更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省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在工信部门一对一帮扶下,天旭、米科思等12家企业正全力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宝鼎重工、中品智能朝着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目标迈进;双百数码、世安化工则为争创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而努力。工信部门还全程跟踪服务百多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后续奖补资金。

技改提级行动正在有序推进。齐河突出抓好10个省技改导向目录项目、13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70个县级技改项目建设,完善协调帮扶机制。同时,全面梳理近两年来备案的工业项目,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指导企业做好技改项目立项。此外,通过加大技改政策宣贯力度、开展入企技术改造诊断活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动技改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工业运行监测领域,齐河持续精准发力,以永锋、金能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跟踪服务体系。通过聚焦10个年产值冲刺亿元级的新增长点、23个即将竣工投产的重大项目以及30家潜力升规企业,齐河通过深度挖掘工业经济增量空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我们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机制,如同为企业发展配备了‘导航’系统,确保问题及时发现、精准破解。”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通过实施稳增长攻坚行动、强化政策供给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组合拳,奋力书写齐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短评

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

□钟伟

齐河深谙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之道,没有固守传统产业的 “舒适圈”,而是在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既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赋能、技术升级、数字强基、服务增效的组合拳,是齐河工业突围的关键密钥。政策精准滴灌,让企业发展有方向、有底气;技术升级打破发展瓶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强基加速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变化和发展阶段的演进,过去的优势可能减弱,新的机遇窗口不断开启。齐河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的 “齐河方案”,不仅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激励更多县域探索出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钟伟 通讯员|李相良 陈璐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