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临邑县邢侗街道开元新村,非遗传承“发展顾问”张宇手中的烙笔在葫芦上轻盈游走,金黄的葫芦逐渐浮现精美画作。在他身旁,村民们正埋头创作。“这把烙笔,不仅画葫芦,更画出了咱村的‘钱袋子’!”村民笑着说。这一幕,是临邑县创新选聘农村“发展顾问”、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临邑县以“乡情”为纽带,通过系统性人才“唤醒工程”,精准引育在外能人。截至目前,全县已选聘“发展顾问”1087名,涵盖企业家、农技专家、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形成了一支扎根乡土的“智囊团”。他们通过柔性化回引、本土化选人、程序化选聘的“三化”机制,确保人岗相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宿振起受聘后,在开元新村牵头成立“科技小院”,推动“农大753”强筋小麦落地生根,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发展顾问”聚焦产业升级与民生实事,累计引进项目超30个,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助力近千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临南镇常家村,返乡“发展顾问”王健盘活旧校舍改建玻璃制品工坊,带领村民“家门口”增收;恒源街道草寺子村“发展顾问”陈振国创新实施“党支部+工坊+农户”模式,以石磨工坊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带动千亩优质麦订单种植,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则依托农民夜校“问需于民”,既宣讲政策,又手把手帮解生产技术难题。
为确保“发展顾问”“引得准、用得好、留得住”,临邑县打出“组合拳”:对引进优质项目的“发展顾问”,按政策享受奖励;优先推荐优秀顾问为“两代表一委员”;实施“雁归兴临”行动,通过电商培训、直播基地改造等赋能乡村经济。张宇正是依托政策支持,将葫芦烙画升级为文创产品,带动开元新村乡村旅游收入节节高。
临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尹学瑞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雁归兴德’工程,为村级‘发展顾问’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沟通对接、强化服务保障,让乡情凝聚的‘软实力’淬炼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孙经才 刘长胜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