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渡口镇 | “六表合一”兜牢民生底线

“以前总担心家里有人生病就会返贫,现在政策好,村里帮着申请救助,日子有了底气。”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马庙村村民马建国是脱贫户,去年其妻子突发重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正当马建国满心焦虑时,村干部主动上门,依据低收入人口“六表合一”精准认定机制,迅速为他家申请了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让家庭经济压力得以缓解,生活重回正轨。

马建国的经历,正是义渡口镇探索低收入人口统一认定促进精准救助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如何防止一些低收入农民家庭,因疾病、事故、灾害等原因,再次致贫。从2024年10月开始,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了低收入人口统一认定标准、统一救助帮扶工作,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多元救助等举措,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为困难群体兜住生活基本盘。

“对义渡口镇的超前探索,陵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安排区民政局进行业务指导。在市、区民政局指导下,该镇优化机制、整合资源,通过人员整合、政策整合、流程整合、服务整合,建立统一的监测机制和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准确识别帮扶对象,做到早发现、早核实、早帮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陵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长亮介绍说。

“自工作开展以来,共计走访摸排3210户9252人,目前全镇已有1699人享受低收入人口保障待遇,实现了应保尽保。通过探索低收入人口认定方式,强化救助帮扶,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镇党委书记孙丽苹说。

优化保障机制  明确谁来管

精准救助帮扶的高效落地,体制机制是关键“骨架”。义渡口镇党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组织领导班子与业务骨干深入研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的重难点。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可能因家庭成员突发疾病陷入返贫风险、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与帮扶措施如何精准对接等实际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经过多轮激烈讨论与反复论证,一套权责明晰、协同联动的低收入人口认定机制得以确立。

为确保帮扶政策落地生根,义渡口镇由镇长牵头,协调民政、乡村振兴工作站、残联、人社等部门,构建起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乡村振兴工作站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群体,做好动态监测;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精准识别低收入人口;残联为残疾困难群众提供专项帮扶;人社部门则聚焦就业帮扶,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增收。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全面推动帮扶政策有效落实。

实行六表合一,探索怎么管

“真是没想到,仅提交了一次材料,这么快就办好了低保手续,现在政策好,办事效率也高!”今年4月初,小马村家庭困难村民张立换,看到镇上发的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明白纸后,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表达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意愿。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张立换提交了相关材料。镇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收到上报的材料后,迅速启动研判程序。经多方审核,张立换属于六类低收入人员中的一类,符合低保政策,工作人员便为她一次性办理好了相关手续。

张立换的案例,正是义渡口镇探索救助改革成效的生动体现。为打破部门壁垒、消除沟通障碍,义渡口镇积极革新工作模式,全方位探索高效管理路径。一方面,政策整合,深度整合民政、乡村振兴工作站、大救助等业务部门资源。全面梳理各部门申请条件和享受政策,将原本繁杂的内容简化归并,精心制作宣传页。通过线下在各村宣传栏张贴、集市发放,线上利用镇政府公众号、村民微信群推送等方式,让政策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确保群众对政策应知尽知。“原来六类低收入人员,每类有每类的申请表。现在将六套表整合成一套表,叫‘六合一’申请表,将多部门的累计20多张表格进行精简、整合,由20多张锐减到5张。”分管民政工作的镇宣传委员张立梅介绍说。

另一方面,流程整合,大力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减时限、简材料、减流程”,变群众“多头办理”为“一窗受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窗口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窗口收到申请材料后即刻初审,根据群众诉求填报“六合一”申请表。各部门限时办结本部门业务,非本部门业务内部快速转接并实行容缺办理。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消除部门间沟通不畅、业务分散等问题,窗口办事效率大幅提升,群众办事“只跑一次腿”,负担切实减轻,满意度显著提高。据统计,工作模式落地实施后,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70%。

“义渡口镇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推动民政大救助工作站、乡村振兴工作站、残联、人社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采用一套表申请与统一流程办理模式。这一举措避免了重复工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在动态监测六类低收入人员时,能全方位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陵城区民政局局长赵梦龙说。

整合社会力量,实现管得好

社会力量是民生保障的“源头活水”。义渡口镇全力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用于低收入人口保障工作,让困难群众得到更有力的帮助。

义渡口镇整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搭建主动发现网络,主动排查困难群众。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融合多部门数据,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政策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

面对因病、意外返贫等复杂情况,义渡口镇充分利用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多部门“会诊”,精准制定帮扶方案。今年4月,社区网格员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北小高村残疾人高双双,因无法就业带来生活困难。逐级上报后,镇民政、残联、妇联等多部门组成走访团队,上门了解情况,进行“政策会商”。民政部门帮她申请补贴,缓解生活压力;残联提供康复服务与辅助器具,助力她提高身体机能;妇联和乡村振兴工作站为她筛选就业岗位、免费参加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如今,高双双享受多项帮扶政策,还当上了网络客服,生活有了新希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刘艺 王锦之
编辑|徐冬晓
审核|宋延涛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