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优化涉农领域审批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齐河县坚持以精准“服务三农”为工作主线,把优化涉农审批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职责,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推出了一系列涉农审批改革举措,不断增强农民群体办事便利度。

创新“农机一件事”集成服务

跑出惠农便民“加速度”

日前,家住齐河县胡官屯镇的吴先生在为新购置的联合收割机办完手续后连连称赞:“你们推出的‘农机一件事’服务真是太好了,不到2个小时我就拿到了号牌、行驶证、驾驶证和跨区作业证,真是为我省了不少事儿呀!”

长期以来,由于进城距离远、行驶速度慢、城区限行等原因,群众办理农机审批事项,存在时间长、跑腿多等痛点。为有效破解难题,从企业群众需求侧出发,齐河创新“农机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服务前移、流程优化,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我们在全县8家农机销售企业正式设立‘便民服务站’,通过窗口前移、帮办代办等措施,把农机注册登记由原来4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在销售点完成车辆查验、号牌选定和牌证领取。”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二股股长滕冲介绍。同时,推行农机驾驶证“考过即发证”,将工作窗口前移至考试现场,把原来的报名、预约、考试、发证这四个“规定动作”梳理整合,变成农机驾驶员可以在驾校直接预约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可直接领取农机驾驶证,累计200余名驾驶员实现“当日四科联考、当日审批拿证”。对于从外地购买的新车或无法前往“便民服务站”的群众或组织,可通过电话、微信提前预约,工作人员携带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下乡入户,现场收取材料、当场制发证件,实现农机车辆查验、牌照发放等环节“一次办好”。截至目前,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已累计下乡80余次,惠及群众700余人。

打造涉农事项“全托管”模式

提高涉农许可审批效率

为有效破解涉农经营户年龄大、地区偏远等办事难题,齐河创新推出涉农事项“全托管”办理模式,对群众申请的涉农事项“一管到底”,实现“办事足不出户”。

“针对农药经营许可等19项涉农事项,依据业务情况及群众需求,我们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对接,专人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证照到期提醒等服务,全程跟踪业务办理,实现业务居家办、省心办。”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二股副股长王迅介绍。

依托“县镇同权”改革,齐河县进一步推动涉农审批权限下沉,先后设立6个行政审批分局(服务站),打造形成1(县审批局)+2(审批分局)+4(审批服务站)全县域覆盖的审批服务体系,实现涉农事项“家门口”办理。

不仅如此,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线下成立了“小齐帮办团”帮办代办服务队,线上组建“千人帮办群”,全县149名专职帮办员,为农民群体“一对一”提供材料指导、帮办代办、咨询解答等服务,最大程度群众办事需求。截至目前,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全托管”模式累计办理1700余件。

聚焦“小切口”推动“微改革”

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为有效推动农业行业健康发展,齐河先后推出一系列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的改革举措。

“畜牧养殖业在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为此我们针对动物防疫条件许可等相关业务,实行‘提前跑、上门办、预勘验’的服务模式。”滕冲介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远程指导企业完成线上申报流程操作,并安排服务专员实地走访企业,对企业场地布局、防疫设施、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避免了因企业整改造成的返工浪费和时间延误,大幅提升勘验通过率。

同时,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齐河推出“一站式”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以让群众“不跑腿”为目标,组织人员到村认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同时严把“材料申报关、养殖水域面积与四至范围关、调查核实关、公示关”,确保材料真实性、准确性,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开、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此外,齐河优化农药经营许可审批流程,积极推行“两优化一精减”服务,即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精减申报材料,针对部分农村农药经营户材料看不懂、申请不会报等情况,设置专人专岗实行全程化帮办服务,并制作农药经营许可办事指南小视频,动画演示,通俗易懂,让经营业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切实提升办事体验。

“涉农审批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体切身利益。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涉农审批流程,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审批保障。”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瑞龙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李晓楠 通讯员|王明蕊 费红丽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