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法院:三面锦旗背后的司法温情

近日,齐河法院接连收到三面承载着当事人真挚谢意的锦旗。三个不同的案件,三段温暖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担当。

现金借款没借条,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被告高某向朋友借款6.5万元,其中4万元出具了借条,并约定6个月还款期限;另外2.5万元为现金交付,未留下书面凭证。借款到期后,被告一直未还款,原告多次催要未果,遂诉至法院。

开庭当日,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原告自己联系被告,被告不仅否认借款事实,还表示拒绝还款。按照法律规定,若简单进行缺席判决,原告2.5万元的现金借款部分因缺乏证据很可能无法得到支持。所以庭后王锐法官迅速联系被告,耐心释法明理,向被告阐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积极进行调解,最后被告被法官打动了,承认借款事实,双方在网上签订调解书,被告分期足额还款。

专业鉴定+公正裁判

让受害者权益落地有声

“感谢法院公正判决,让我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李某某专程从平原县赶到齐河法院,向刘保国法官赠送锦旗。

据悉,去年9月,李某某驾驶小型汽车与滑某某驾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造成李某某受伤及两车损坏。经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刘保国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快速立案、快速审理,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调解,并依法委托专业机构对李某某的伤情及车辆损失进行鉴定。经鉴定,李某某肋骨骨折12根以上并后遗症6处畸形,构成八级伤残;其车辆损失价值合计19042元。面对保险公司对鉴定结论提出的异议,法官认真审查证据材料,依法作出公正判决:判令某财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赔偿李某某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365,963.97元。该判决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双方认可。

果断迅速出击,治好还款“拖延症”

2017年,被告王某以经营困难为由,多次向好友陈某借款共计5万元,但此后一直未偿还。经法院判决生效后,王某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孙兆慧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多次查询,均未发现王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加之王某涉及多起执行案件,行踪不定,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执行难题,孙兆慧没有放弃,而是多次前往王某的户籍地、曾经的工作单位及周边村镇走访调查,向街坊邻里打听其下落和财产线索。经过5个多月的持续努力,在法院强大的执行威慑下,王某最终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5万元欠款全部执行到位。陈某拿到执行款后感慨万千:“这笔钱拖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法院真的帮我要回来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