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银发餐桌”:一餐热饭,幸福满格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近年来,齐河在全县推动“红齐”幸福食堂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餐”,畅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舌尖到心间

“垂直养老”幸福样本

清晨六点,薄雾还未散尽,红庙朱“幸福食堂”已浸在鼎沸烟火中。蒸笼摞成小山,荠菜包掀笼时,青碧雾气裹着面香弥漫开来;油条在铁锅里翻腾出金灿灿的波浪。餐柜前围满晨起的老街坊,一碗热粥、两个包子下肚,老人们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原来一到饭点就不知道吃什么,有了幸福食堂以后,吃饭有着落了,这里菜品齐全,又卫生又干净,饭又便宜。”朱春莲是这里的常客,每天不重样的菜品是吸引她的关键。“就爱这包子馅,香!”居民邵桂英咬了一口刚出笼的包子赞不绝口。邵桂英每天都会来这要两个包子一碗粥,用她的话说吃口热乎的,一整天都舒坦。

一楼饭菜飘香,二楼欢声笑语。拾级而上,二楼老年活动中心,落子声与琴声涟漪相撞,银发褶皱中抖落的尽是滚烫鲜活的年岁。“早晨吃完饭,去二楼活动室里打打牌、写写字、聊聊天,这小楼装满了舒心日子!”谈起幸福食堂,朱行善竖起大拇指。

红庙朱幸福食堂以“敬老爱老、便民共享”为核心,打造400平米就餐空间,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三餐热食,更让红庙朱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岁群体享9折优惠,让银发族在家门口畅享幸福“食”光。同时,在二楼老年活动中心设有休息室、图书室、棋牌室等功能区,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暖心送餐服务托起老人

“舌尖上的幸福”

在晏城街道,一座200平方米的“幸福食堂”,每日更新75道菜品、80余个温馨餐位陈列其中,吸引众多老人前来用餐,成为辖区老年人共享欢乐时光的“美食天地”。更令人动容的是,这里延伸出的“暖心送餐”服务,让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足不出户便能品尝幸福滋味。同时,食堂的工作人员在送餐过程中,还会细心留意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确保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动态关注。此外,食堂还会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调整菜品,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低盐、低糖、易消化的营养餐,真正让“幸福食堂”成为守护老年人健康的温暖港湾。

“从去年食堂运营以来,我们志愿者团队就主动承担起送餐任务。”社区志愿者张玉边整理餐盒边介绍。针对90岁高龄的孟宪义老人等特殊群体,志愿者每日准时将热乎饭菜送至家中。“儿女不在身边时,志愿者比家人还准时!”孟宪义老人握着餐盒感慨道。

齐河县“红齐”幸福食堂探索出第三方合作运营、村级自营、“政府主导+村级自筹”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既确保食堂运营的专业性,又保留了乡村温情底色。截至目前,全县稳定运营的“红齐”幸福食堂已达50余处,今年新增的晏城街道谷楼村食堂更成为城乡均衡发展的新标杆。

在齐河,“红齐”幸福食堂已超越单纯的用餐场所,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这里,蒸笼的热气与志愿者的脚步交织,政策温度与乡土人情交融,共同绘就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幸福画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孟志远 通讯员|焦丽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