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孵化器”到“动力源” | 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以党建赋能科创未来

在德州天衢新区的沃土上,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如一枚蓄势待发的“科创芯片”,镶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版图。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里是初创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皿”、区域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园区党总支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园区竞争力。园区先后荣获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谱写了两新融合的新篇章。

园区占地面积629亩,规划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共28.9万平。自2018年6月投用以来,累计引进双创孵化机构8家,引进孵化项目1300多个,孵化成功完成产业化项目78个,有4700余名创业者在此逐梦,累计产值近70.07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着党建引领下园区的跨越式发展。

党建领航
构筑产业链上的“红色堡垒”

“党建做实是根基、做细是保障、做强是动力”,这是园区党总支书记纪佳莹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带领下,园区党总支将党旗插在产业链最前沿,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园区发展全链条。园区党总支创新开展“三亮三比”活动:亮身份,在产业发展前敢啃硬骨头、在项目对接中主动向前冲,以铁肩担当拓市场;亮职责,企业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响应、服务需求清单逐项清零,用贴心服务暖企心;亮承诺,企业资源短缺时牵头对接协调、市场拓展受阻时带头跑遍渠道,凭奉献促发展,凭实干奉献破难题。

在党员先锋岗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攻坚先锋队里,“党员带头向前冲”的号角在重点项目一线嘹亮吹响,成为园区发展中最动人的“红色风景线”。“党建+项目”责任清单让每名党员都有了“责任田”,企业服务、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服务链、作用发挥在创新链”的生动格局。在这里,党建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园区发展血脉的红色基因。

精准服务
激活企业成长的“红色动能”

“刚进园区时,我们项目规模不大,前路怎么走心里没谱,多亏了园区党组织一路帮衬着破难题、拓路子,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山东帕莱顿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园区企业的共同心声。初入园区时,企业面临手续办理的难题,园区党总支选派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党员攻坚服务专班”主动上门,不仅全程代办工商注册、政策申报等关键事项,还细心办妥进场装修、水电接入等细微事务,切实为企业减负,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迅速投产。

2023年,在企业设备运输受阻的紧急时刻,园区党总支迅速启动“专班服务”机制,第一时间联动物业拓宽通道、协调交警办理通行许可,保障设备如期发货。为帮企业打开市场,党员干部化身“推销员”,对接本地食品企业、化工园区,组织专场推介会,促成帕莱顿与德州扒鸡等企业的深度合作。

帕莱顿公司负责人感慨万分:“在德州,在园区的帮助下,我们工作起来省心、舒心。这里的营商环境,真的是没得说!”这种良好的体验,让帕莱顿公司坚定了发展信心,他们决定将国内其他城市公司的业务逐步转移到德州天衢新区来。随着规模扩大,征地扩建迫在眉睫,党总支书记纪佳莹带队对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全程跟进相关手续办理。如今,信心满怀的帕莱顿正建设80余亩的智能化工厂,这背后是党总支全程护航的“红色身影”。

创新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园区擘画“一核两翼”科技创新走廊,以京津冀创新转化中心为核心、以中元科技园和太阳能小镇为两翼,三园联动形成创新资源聚合效应。而要让这片创新沃土持续迸发活力,党建引领正是强劲的“根脉引擎”。

园区党总支创新打造“红帆领航 创享未来”党建品牌,以党建红帆领航发展、为双创聚能赋能。“红色会客厅”通过“周末约茶”“中元启创冷餐会”等品牌活动促成高效政企对话;“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梯度培育体系为如同企业成长的“阶梯”,园区内200余家企业都有专属“党建帮代办员”全程陪伴,从起步到腾飞一路护航。

风劲潮涌催帆进,实干争先谱新篇。依托“红链”赋能的强劲牵引,党建活力持续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2024年,园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为德州市产业创新能级跃升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将擦亮“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名片,以党建为舵定向领航,以科创为帆逐梦蓝海。以深耕融链聚能之举,厚植科创新动能之势,夯实红色堡垒之基,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区域科创版图添彩增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雷静 编辑|路龙帅

审核|王志伟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