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河县晏北街道以“党群联心”为指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村居,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系列服务工作。从安全隐患排查到矛盾纠纷化解,从政策宣传解读到实际难题解决,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在与群众的密切互动中筑牢党群“连心桥”,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显实效。
筑牢“安全线”
面对近期强降雨与大风天气,街道党员干部迅速下沉一线,深入各村巷陌、田间地头,细致排查房屋漏雨、农田积水等情况。在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家中,干部们耐心叮嘱安全注意事项:“大爷,这几天风大,出门避开大树和广告牌,家里要是漏雨或者墙皮有裂缝,随时给我们打电话。”针对特殊群体,街道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每日跟踪生活状况,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暑期来临,防溺水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干部们化身“安全宣传员”,在村口宣传栏张贴海报,走进农家院落给孩子们讲解溺水案例与自救知识;在危险水域旁安装《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公示牌》,明确责任人、看管人及举报电话,让安全责任更清晰;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沿河巡逻,及时劝阻未成年人私自下水,用“宣传+防护+巡逻”的组合拳,为孩子们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架起“连心桥”
“家里过日子难免有磕碰,互相让一步就过去了。”“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啥事儿好好说。”在各村的矛盾调解现场,党员干部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耐心劝导,当好化解纠纷的“和事佬”。
街道将矛盾排查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党员干部带着真诚与群众拉家常、聊心事,把法律条文转化为“贴心话”,把道理讲到群众心坎上。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邻里摩擦,无论是宅基地边界争议还是生产经营纠纷,干部们都第一时间介入、面对面沟通,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0起,用细致工作让邻里更和睦、乡村更和谐。
畅通“服务路”
“村里的路灯晚上亮不亮?”“医疗报销的手续清楚吗?”在日常走访中,党员干部不仅细致排查群众用电、用火、用气安全,还主动讲解医疗报销、产业帮扶等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以前总觉得政策离得远,现在干部上门讲得明明白白,心里亮堂多了!”村民的认可,是对服务工作最好的肯定。
街道还结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信访反馈信息,梳理群众高频诉求,带着问题上门、针对需求施策。从修补破损路面到协调解决灌溉难题,从帮助申请救助到联系农技专家指导种植,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被认真对待,用精准服务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党员干部走进的是家门,拉近的是心距;付出的是努力,收获的是信任。下一步,晏北街道将继续以“党群联心”为指引,持续深化民生服务,用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实事中不断提升,让基层治理的根基在党群同心的合力中愈发坚实。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钟伟 通讯员|郭兆文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