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滩到产业高地,离不开政协‘智囊团’的持续助力。” 站在五期项目工地旁,齐河县政协委员、齐河众创产业园总经理张静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作为陪伴园区成长 7 年的 “掌舵人”,她见证着这里从泥泞土路到路网通达的蜕变 —— 如今出高速口 5 分钟即达园区,宽阔整洁的道路旁,48 万平方米的园区建筑群错落有致,14 家高新技术企业、4 家瞪羚企业、10 家专精特新企业在此扎根生长,1200 余名劳动者在这里实现就业。
这份成长的背后,是 “一站式服务中心” 的硬核支撑:80 余项政务事项 “不出园” 即可办理,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的 “保姆式服务”,让企业从入驻到投产一路畅通。而更关键的推动力,来自齐河县政协搭建的协商平台。
就在上个月,园区一家新引进的智能制造企业因技术工人短缺犯了难。张静通过 “张静委员工作室” 反映情况后,县政协当即联合人社、教育部门开展 “校企对接专场”,3 天内就为企业匹配到 20 余名技能人才。
这个设立在园区招商中心的委员工作室,如今已是政企互动的 “直通车”,仅今年就组织政企政策解读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 20 余场,促成 5 家企业达成合作,为园区企业节省成本超 300 万元。
“政协不仅帮我们解难题,更帮我们拓思路。” 张静举例说,在年初的委员议事会上,有委员提出 “定制化厂房” 理念,这一建议被迅速纳入五期项目规划。目前,针对新能源、精密制造等领域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五期厂房正同步推进柔性生产线预留、绿色能源配套等定制化设计,预计下半年投用后可新增规上企业培育对象 8 家。
从推动 K15 路公交专线延伸至园区,到助力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红利,齐河县政协以 “协商在一线” 的务实举措,让园区的 “朋友圈” 越扩越大。如今,望着四期厂房里忙碌的生产线与五期工地上崛起的新基建,张静充满信心:“有政协的赋能加持,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更足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钟伟
通讯员|李昕 仲芷萱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