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天就供俩小时水,水费还高!现在水龙头一拧,水质好了、水压升了、水费降了,心里透亮!”平原县前曹镇潘庄村张大爷的喜悦,源于村里老化PVC管道被全新PE管替换,困扰90多户村民的“用水难”终于解决。
长期以来,“水费贵、水压低、用水难”成为平原县部分农村群众的揪心事。该县纪委监委梳理发现,“12345”市民热线相关反映集中,矛头指向老化管网“跑冒滴漏”导致的定时供水等问题。部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水管员监管缺位、账目不清甚至乱收费,导致水费成了“糊涂账”,是问题症结所在。
找准“病根”就对症下药。平原县纪委监委创新建立监督机制,即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察监督“三管”齐下,“室组地”三方贯通协同。重点围绕农村用水管理责任落实、腐败和作风问题,采取督促自查、畅通举报、明察暗访、查处曝光、推动建章立制等措施,确保问题“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改”。
在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县水利部门会同乡镇开展“地毯式”排查,逐村逐户查管网、查水费、查管护、查作风。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目前,排查发现的798户未通水问题,已解决569户。
解决群众难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县纪委监委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两书一函”督促相关部门剖析原因、堵塞漏洞。县水利局牵头修订完善了《平原县农村村内供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等11项制度,在全县推行“三公开一规范”:公开水量、水价、水费,规范水管员职责,实行水费收支两条线。村内管网维修及自然漏损由供水公司承担,杜绝私自加价。像徐庄村,每月底都把用水量、收费明细贴在村务栏,大伙看得明明白白。
既“督”又“帮”,护航民生工程“加速跑”。该县纪委监委将整治情况和发现问题向党委政府报告,并积极协调水利部门一起推动解决。目前,已投资1400余万元铺设中心水厂至恩城水厂管道12.5公里,完成张官店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全县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部实现“常规+深度处理”工艺,落实“水厂自检+省市县巡检”机制,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从“安全水”向“优质水”的转变。
“群众‘急难愁盼’的用水问题,就是我们监督执纪的发力点。”平原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深化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深入督导、务实帮扶、严厉查处,以精准监督护航民生福祉,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阳 王亚群 编辑|徐冬晓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