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元机制解民忧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核心在“实”。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阳光议事会”“项目经理接待日”“联席会”等多元机制,结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帮包,将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一线,让“党建红”成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


小区党支部“牵头领航”

筑牢治理“主心骨”


治理效能的发挥,离不开核心力量的引领。永嘉社区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小区里、把党旗插在网格上,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串联起物业、居民、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形成“支部引领、各方联动、居民参与”的治理格局,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小区党支部通过党员亮身份、设岗定责,主动收集居民诉求——无论是居民群里反映的道闸故障、噪声问题,还是线下反馈的安全隐患,都由支部党员第一时间梳理汇总,分类对接解决渠道。在阳光一品小区问题协调中,小区党支部提前摸排业主诉求,为街道和住建局的现场办公提供了精准方向,让“哨声”吹得更准;锦兰园小区3号楼底商餐饮投诉事件中,小区党支部牵头组织业主代表整理诉求清单,成为居民与多部门沟通的“桥梁”,确保“哨声”传递无偏差,问题不拖延、不遗漏。


“吹哨报到”+多元机制

打通服务“快车道”


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永嘉社区进一步构建起“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协同”的多层次响应机制,通过多元载体让居民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每季度的“阳光议事会”是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由小区党支部主持,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开发商等共商小区大事,从车位租赁模式到公共设施维护,通过“公开议、透明办”凝聚共识,让决策更贴民心,为“吹哨”明确方向。在此基础上,每半月开展“项目经理接待日”。小区党支部全程监督,物业项目经理直面居民诉求,对卫生、绿化等“小事”当场回应,复杂问题由支部党员跟踪办理,让物业服务“不打折扣”,确保“哨声”在物业层面得到及时回应。而一月一次的“联席会”,则是“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关键载体。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对接街道、住建、执法等部门,针对跨领域难题集中会商。如阳光一品小区的道闸故障、噪音扰民问题,通过联席会“吹哨”,明确责任方和整改时限;锦兰园底商安全隐患事件中,联席会直接“吹哨”推动五部门联合办公,现场出具整改意见,实现“问题不跨年、矛盾不升级”,让“报到”更高效。


网格帮包“兜底保障”

激活服务“神经末梢”


为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永嘉社区以网格为单元推行帮包机制,社区工作者与小区党支部党员分片结对,形成“线上盯群、线下走访”的全时段响应模式,让“哨声”在基层一线得到及时捕捉和传递。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的问题,网格帮包人员1小时内回应、24小时内跟进;需要多部门协调的,由帮包人员对接小区党支部,启动“吹哨报到”机制推动解决。从阳光一品小区开发商2天内拿出地下车库进出口整改方案,到锦兰园底商被约谈后限期整改,永嘉社区通过“支部引领+‘吹哨报到’+网格兜底”的组合拳,让居民的“闹心事”变成“顺心事”。

这种以党建为魂、以“吹哨报到”为抓手、以民生为本的治理模式,既通过小区党支部筑牢了核心引领,又依托多元机制打通了服务链条,更以网格帮包实现了兜底保障,三者协同发力,不仅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更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持久动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孟志远 通讯员|刘键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