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了,停车方便了,楼道也干净了,这日子越住越舒心!”看着旧貌换新颜的小区,洛北花园小区居民王风高兴地说。社区老旧、路面破损、设施损坏……这些困扰着社区居民的难题,在老旧小区改造后得到了解决。近年来,禹城市为让居民住房从“有居”到“宜居”,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1个,惠及1.05万余户居民,改造总面积达105.37万平方米。一个个老旧小区改头换面,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环境焕新: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7月17日,走进市中街道泺清社区公安家属院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令人眼前一亮:曾经斑驳的楼道墙面粉刷一新,新铺设的排水管道十分通畅,水泥道路平坦宽阔,修缮后的停车棚整洁有序……“楼道里干净又亮堂,每天从小区大门走到家门口,心情都格外舒畅!”谈起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居民冷吉美竖起了大拇指。
公安家属院小区建于1997年,共1栋楼48户居民。经历几十年风雨,小区一度外墙残旧、路面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老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小区改造也成了大家多年的期盼。
今年年初,禹城将该小区列入改造范围,市住建部门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先后6次到现场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改造方案,并在小区现场公示改造内容和监督电话。“改造涉及更新下水管道、修建车棚、铺设路面、内墙粉刷、楼顶防水、小区亮化、安装监控等10多项改造内容。”禹城市住建局开发办主任王晨介绍,今年3月初,小区改造正式启动。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我们与施工单位根据小区实际情况不断修改方案,重点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王晨说,以公安家属院小区充电车棚改造为例,此次改造充分整合小区闲置区域,新建了一座35平方米的现代化车棚,采用高透光采光板,配备24个充电端口,可容纳100余辆非机动车停放。此外,采用页岩复合防水卷材,从根本上解决了楼顶漏水等难题,切实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今年以来,禹城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管理为抓手,目前原定计划的17个小区已全部进场开工,累计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其中,信用社家属院、建设路公安局家属院、审计局家属院等13个小区已改造完成,湖滨花园、都市风景、洛北花园等4个小区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0月底前完工。项目惠及居民3318户,改造面积达36.94万平方米。
量身定制:破解电梯加装难题
7月20日,市中街道鬲津社区嘉合园北区内,数台崭新的电梯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家住3楼的居民孙建昌轻触按钮,电梯门缓缓打开,“以前爬楼要歇两三次,现在‘一键直达’,买菜、遛弯儿都不愁了!”孙建昌的感慨,道出了我市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的暖心成效。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看似是“一家事”,实则是牵动整个社区的“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往往卡在一二楼住户的顾虑上。“低层住户担心遮光,就在设计方案里增加透光率90%的玻璃井道;怕噪声,电梯选用双层夹胶玻璃,并安装静音系统。”济南晟科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孟令强的当场表态让许多住户记忆犹新。
为了争取住户同意,市住建局、社区、施工方与业主开展了数十轮沟通协商会。经过充分沟通与协商,许多原本反对的住户纷纷在同意书上签字。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惠民工程,我市推出系列政策举措,为解决加装电梯资金筹措难题打开了突破口。”王晨介绍。对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以“业主自筹为主,财政给予补贴”的方式推进,每部电梯财政补贴10万元。同时,研究出台加装电梯出资分摊比例参考,方便业主协商,促进意愿统一,帮助业主尽快达成“加梯”共识。此外,禹城市住建局联合社区党委、物业及施工单位按照“一区一策”,深入各小区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小区实际情况与群众需求,不断对电梯加装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力求让每一部加装的电梯都能让群众满意、放心。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开展以来,禹城累计建成电梯40余部,覆盖小区13个,惠及居民322户。
居民“点单”:推进改造最优解
7月20日,在市中街道新湖社区湖滨家园小区业委会上,居民代表正围坐在一起讨论改造计划。“洒水车多走施工路段”“小区多安装一些健身器材”新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孟旭逐一记录。
湖滨家园小区是典型老旧小区,设施落后、地下管网年久失修、老化破损等诸多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湖滨家园小区改造项目启动。
如何协调好居民意见,把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上?新湖社区深思“民之所想”,坚持党建引领优势,让群众来确定“改造菜单”。小区党支部通过“走亲式”入户、“唠嗑式”商议等方式,让业主“点单”,精准对接需求,确定下水管道重修、划分停车位、改善楼道环境等改造重点。
“改造前,小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集我们的建议,新划定的停车位,就是我们集中反馈的意见之一。现在每栋楼前都有相应停车位,车辆不用堆积在门口,政府真的把我们的需求放在了心上。”居民张友丽感慨道。
改造成效好不好,居民说了算。“我们采取‘分段施工、错时推进’模式,科学规划施工时序,减少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市住建局开发办副主任李洋介绍,施工全过程,各楼栋门口张贴《告居民一封信》,居民可随时反馈噪声、垃圾处理等问题,工作人员通过台账及时处理。
“老旧小区改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李洋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民意引领,服务前置”工作理念,探索“事前问需、小事快办、大事细讲”的工作路径,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通过开展改造项目调查、民意征集、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改造实施方案和政策,让居民身份从“局外人”转变为小区建设的“当家人”,努力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孙芷琪 通讯员|梁民 张伟靖 李浩杰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