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铁营镇司法所所长尚建虎:用法治“良方” 解群众之忧

“为民办事关怀备至 为民排忧情深似海”“尽职调解化纠纷 司法为民倾真情”,在乐陵市铁营镇司法所的墙上,5面锦旗引人注目,这些锦旗,都是得到过尚建虎的帮助的群众送来表示感谢的。

1985年出生的尚建虎,参加工作10年,其中7年在基层司法所任所长,常被熟悉的人称为“老”司法所长。这位扎根基层的“司法虎将”,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帮“迷途人”知返,用好法律之尺为务工人员撑腰,以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春风化雨的耐心,一次次将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默默守护一方安宁、万家和谐。

真诚矫正,为迷途人点亮“归航灯”

社区矫正工作是基层司法所的重要职责。2018年,尚建虎到杨安镇司法所任所长,一年后任铁营镇司法所所长。“社区矫正一头连着法律威严,一头系着人间温情。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唯有真诚与细致,才能引领迷途者重归正途。”他说。

今年年初,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需回户籍地铁营镇接受矫正。难题却摆在眼前:张某自幼离乡,父母离散,父亲亡故,老家房屋坍塌,亲人疏离,是典型的“三无”(无住所、无亲属、无收入)人员。法律要求他不得离境,现实却让他无处落脚。

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尚建虎第一时间向上级司法局汇报,向检察院通报情况,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变更执行地申请未果,他又创新思路,推动研究,最终为张某争取到“跨市县活动”的特殊方案:允许张某在生活的天津居住,定期回铁营报到。

方案落地,关怀不止。尚建虎还远赴天津,实地走访张某的生活环境,这份真诚的关怀,深深触动了张某。他从最初的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不打卡,现在做到了主动联系、按时报到。“执法要有尺度,更要有温度。帮他们真正走回正路,才算成功。”尚建虎如是说。

2018年至今,尚建虎管理社区矫正对象有80多人,已有70多人解矫顺利回归社会。

法理为盾,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我坚信,法律是保障人民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工作中,尚建虎始终热情饱满,用法律武器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2024年11月,四川人李某带着30多名来自四川、江西、甘肃的农民工,来铁营镇政府要工资。经过调查了解得知,这些农民工在铁营镇干了安装光伏板的工作,最初,光伏公司承诺每人每天500元,管住不管吃,工作干完后,公司想按照每人每天150元结算,由于工资差距比较大,农民工情绪很激动。气氛紧张,一触即发。

尚建虎迅速介入,经过细致调查,摸清了症结所在。原来,是项目分包商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向工人承诺高薪,事后公司不认账并质疑工作量。“这种情况,必须精准拿捏法理与情理,分别做双方的工作。”尚建虎说,他一方面严正指出光伏公司需履行支付义务,克扣工资是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体恤农民工背井离乡、辛苦劳作的不易,晓以利害,经过3天的调解,最终双方同意按照每人每天280元结算工资,并给予每个工人200元的路费,使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尚建虎还将司法所作为传播法治常识的一线平台窗口,常态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提升辖区居民的法治意识。

用情调解,巧妙化干戈为玉帛

矛盾纠纷调解是尚建虎的“看家本领”。在铁营镇司法所,他创新打造“司法+”调解模式,建起“兴隆”品牌调解室,联动各方力量,从源头上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

“法律是有温度的,调解时,讲法、说理、共情缺一不可。捧出真心用真情,老百姓都能听得进去。”尚建虎说。

7月初,尚建虎就用这种方法成功化解了一起土地纠纷。东堡村的两个村民,因一户的一小片院外空地被另一户占用,多次协商、调解均无果,两家纠纷持续了3年多。尚建虎接手后,不厌其烦地反复沟通,耐心讲理说法,最终双方各自做出让步,解决了这桩“老大难”问题。

这样的案例,在尚建虎的调解工作中比比皆是。今年以来,他就成功调处了矛盾纠纷30多起。

“基层矛盾看似‘家长里短’,本质上却‘情、理、法’交织,化解矛盾,既要听情绪、理事实,还要找症结、破堵点,让当事人感受到调解就是解决问题的。”谈及自己的调解感悟,尚建虎坦言,作为基层司法工作者,要持续吸收新理念新方法,在法理与情理的交融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依法用情守牢辖区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胥爱珍 通讯员|徐含笑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