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公安持续优化轻刑快办机制:小案不小办 高效赢民心

“现在宣判……”8月4日,在设于乐陵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刑事速裁法庭内,随着法官法槌落下,王某某危险驾驶案等3起案件在20分钟内高效完成庭审。这场“速战速决”的庭审,不仅大幅压缩了刑事速裁案件办理周期,更彰显了乐陵公安执法办案的“加速度”。

近年来,面对刑事犯罪结构向轻刑化转变的新趋势,乐陵公安锚定“公安机关内部办案质效提升”与“公检法司高效协同联动”双轮驱动,持续优化轻刑快办机制,构建起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新型办案体系,在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更让司法温度直抵民心。



功能集约 

构建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


不久前,乐陵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流窜盗窃犯罪团伙。该团伙为逃避打击,曾试图转移48万元涉案资金,办案民警经多日缜密追踪,最终将5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此案的高效侦破,正是乐陵公安以“案”为中心改革的生动实践,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体化作战平台的统筹下,新型主动警务模式精准发力,彰显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强大的全流程服务保障能力。

“集约、规范、高效”,这六个字既是乐陵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工作准则,更是执法为民的践行标尺。法医常态化入驻中心,对伤情鉴定案件现场出具成伤原因分析,为侦查讯问提供专业指导;中心整合鉴定委托、伤情出具、价格认定、文书送达等全链条服务,将保障延伸至执法办案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

如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已实现“六位一体”实体化运行——集执法管理、案件办理、服务保障、刑事速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涉案财物管理于一身,可为基层民警提供集中押送等18项执法辅助服务,极大释放了办案效能。

今年以来,乐陵公安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施提档升级——“一站式”办案区、民警驿站、合成研判区、轻刑快办中心等功能区相继建成,中心及17个派出所办案区视频存储容量全面扩容,一个集约高效、功能完备的执法办案枢纽日趋成熟。

办案管理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的深度融合。

乐陵公安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在中心设立合成研判室,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开放智慧公安平台权限,与合成作战大队建立信息无缝对接机制。“对中心办理的案件,我们围绕定性、取证、讯问等环节提供‘点餐式’服务,既提效又减负。”乐陵市公安局政委赵旺介绍,中心通过全量初研与重点精研,已成为一站式办案的“总基地”和全程保障的“大本营”。

“过去办案,民警要兼顾人身检查、信息采集、线索研判等多重事务,现在到中心,专职人员承接辅助工作,我们能专注核心侦查。”乐陵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李学伟的感慨,道出了机制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机制创新 

打造全闭环提速办案链条


7月24日,乐陵市公安局接到市民报警,称其遭遇网络诈骗,涉案金额5万余元。抓获嫌疑人后,刑侦大队与检察院、法院联合会审,从抓捕到判决仅用18天,较同类案件平均办理时间减少了50%以上。

这一“加速度”的背后,是乐陵公安将轻刑快办作为法治公安建设重点课题的持续发力。通过局长办公会、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统筹推进,强化中层干部思想认识;依托法制员例会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全警执法能力,“主动快办、规范办案”的氛围日益浓厚。《乐陵市公安局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实施细则》的出台,配合法制大队3名专职民警专项审核机制,再加上“刑事案件质效管控一表通”的应用,让轻刑快办实现“应快尽快、能快则快”。

如今,危险驾驶案件通过刑拘直诉机制,从刑拘、起诉到审判全程可在6小时内完成;故意伤害、故意毁财等18类案件实现“速裁”常态化,最快5日即可办结。

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公检法司的协同联动。乐陵公安深化与检察院的协作,实体化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通过常态化交流会商、办案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明确取证方向、证据标准和流程规范,构建起“在配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新型协作模式。

“以前案件移送检察院往往耗时较长,现在通过联动机制,几天内就能完成诉讼流程,真正实现了快侦、快诉、快结。”刑侦大队民警林志伟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乐陵公安已办理刑拘直诉案件33起,占轻刑快办案件总量的24.8%,例如高某手机被盗案从刑拘到判决仅用3天,杨某被诈骗案17天审结,办案周期大幅缩短。

乐陵公安将轻刑快办的价值追求锚定在“全面保障合法权益、集约司法资源、赋能社会治理”三大维度。通过建立社会公益服务制度,将当事人参与公益服务的情况作为相对不起诉、判处缓刑的重要考量,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公安机关优化流程,提供清单式取证要点;检察院集中审查轻刑案件,集中精力攻坚大案;法院依托‘一站式’速裁机制集中开庭,缓解‘案多人少’压力。”赵旺表示,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既提升了司法效率,更回应了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新期待。



齐抓共管 

推动全维度融入社会治理


“多亏民警反复调解,不仅为我母亲讨回公道,还化解了邻里矛盾。”7月29日,寨头堡乡居民李女士将锦旗送到乐陵市公安局法制大队,言语间满是感激。

此前,李女士的母亲因种菜占地与邻居发生冲突,被对方打伤鼻梁,经鉴定为轻伤。考虑到双方系互殴,一旦立案将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当地派出所与检察院会商后,启动矛盾调解流程。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女士母亲获得合理赔偿,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纠纷就此平息。

轻伤害案件多源于乡村邻里纠纷,如房前屋后占地等琐事,若处理不当易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稳定。自2023年起,乐陵公安推行轻伤害案件规范化办理,在“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下,创新设立“乐安和美”矛调工作室,将矛盾化解融入办案全流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轻刑快办机制深度赋能社会治理。

针对轻伤害案件取证难、调解难、因果认定难等痛点,乐陵公安制定《规范办理轻伤害案件执法指引》《关于轻伤害案件快速办理与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创新矛盾化解“三个一”工作法:打造一个“乐安和美”矛调工作室,组建一支融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金牌调解员队伍,追求“案结、事了、人和”一个效果,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

“轻伤害快办与矛盾调解机制,让基层办案压力大减,群众权益得到更周全的保护,矛盾从根源上化解。”寨头堡乡派出所所长肖淼的话,道出了机制创新对基层治理的深层影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伟 郭明明
记者|石少军 编辑|孟志远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