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袁桥镇:党建引领“致富路” 护航增收“全链条”

近年来,天衢新区袁桥镇紧扣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探索出一条过硬党组织搭建综合性阵地、综合性阵地引育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支撑多元化行动、多元化行动反哺综合性阵地的致富增收“全链条”。

过硬党组织搭建综合性阵地,畅通资源聚合“快速路”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袁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牢牢把握抓党建领航促发展路径,通过抓党建聚合分散资源,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组织领航强基础。镇党委统领全局,系统谋划工作思路,依托镇党校,邀请市党校、天衢新区区级师资等专业讲师,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农民党员参加思想政治、经济发展、创新技能等多类型培训,拓宽视野,提高素质,持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员冲锋做示范。充分开发“社区主理人共享共治”工程,链接专业资源,邀请专业互联网企业党支部支部书记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培训,逐步提高村民新技能;开通振兴新村电商直播账号,开启电商助农直播首秀;镇青年党员干部王路娟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教授钩针技法,培养一技之长。

校地联动蓄势能。镇党委牵头协调本地高校,深化校地深度融合,与山东四方技师学院举行校地共建实践基地暨电商助农联建项目,建立常态化合作框架;邀请德州工程职业学院骨干教师针对农村电商进行培训,推动高校人才、技术、资源下沉,吸引高校师生踊跃参与到乡村振兴时代大潮中。

综合性阵地引育高素质人才,争当干事创业“领头羊”

致富增收路,人才是支柱。袁桥镇充分挖掘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积极引育高素质人才,以人才发展为牵引,发挥技能优势,让致富增收路跑出“加速度”。

本土人才聚起来。袁桥镇组织镇工作人员、网格员、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产业一线,同时利用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本土人才,精准发现熟悉村居事务、基层治理、农机技术、电商直播、乡村文旅等业务的好苗子;对农村致富能手、本乡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进行走访调查,详细记录和分析其专业技能、兴趣爱好,充分培养和发挥本土人才优势。

在外人才引回来。深入实施“雁归兴德”行动,系统性摸排在外能人,持续开展能人回引工作。常态化开展在外人才摸排、联络工作,逐一电话联系了解返乡意愿,形成《袁桥镇“雁归兴德”工程人才储备库》,储备人才80名,同步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台账》,储备能人23名,利用春节、端午等节假日定期走访慰问。通过扎实工作,累计回引90余名人才返乡创业,3名返乡人员到村任职。

专业人才用起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袁桥镇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开展不同领域技能培训,为不同领域的技能人才提供成长发展空间。开展“电商人才培育行动”,通过前期摸排,形成8人的《电商人才库》,筛选“家乡推荐官”,构建电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选聘一名在外电商能人担任“发展顾问”,提报发展建议,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鼓励回引人才积极参与村居事务,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

高素质人才支撑多元化行动,激活富民兴村“强引擎”

实现富民兴业,必须多元行动。袁桥镇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以“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为抓手,积极开拓增收致富新渠道,为产业提质、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群众增收注入新动能。

共富工坊实现门口就业。袁桥镇通过党建引领,综合集中各方政策、资源、力量,积极推动村企联动,引导企业将生产环节布局到乡村,建设“共富工坊”,布局服装制作产业,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实行企业式运营,帮助30多名就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提高收入,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积累职业技能,学习一门手艺,用“小工坊”撬动“大民生”。

电商直播打造新式饭碗。镇青年干部开启直播首秀后,鼓励村干部、返乡能人、发展顾问等专业电商人才开展直播助农,推介袁桥镇本土农产品、游玩好去处、职业技能等,进一步拓宽展示销售渠道;同步开展电商专项培训活动,从电商基础知识、直播流程、店铺运行等环节进行专业讲解,提高电商助农质量。

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技能。袁桥镇依托教育资源,与本地高校深度融合,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在本镇三社区一新村成立德州工程职业学院·袁桥镇人民政府社区学院,开展活动24场,运用职业教育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聘请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德州玖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担任“社区主理人”,安排专业教师为18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电工、电商主播等技能培训,派样“业务熟手”,提高居民就业竞争力。依托山东四方技师学院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安排技术骨干到村企业指导,解决发展难题,实现资源共享。

夏季村晚点燃干事激情。增收致富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袁桥镇党委深入推进“省级夏季村晚”品牌建设,通过20余场文艺汇演丰富大家精神文化生活,讲解文明风尚、移风易俗知识,展示袁桥镇独特的乡村文化魅力,以文化润心,提高居民素质,让大家在文化盛宴中感受袁桥镇在产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激发干劲。

乡村文旅实现破圈提质。袁桥镇依托减河、杨庄河自然资源,构建了减河风景区及杨庄河风景区,打造了露营地、铜锣湾奥特莱斯小镇商圈、减河湿地公园、“黄河大集”等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文旅。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搭建大王村葡萄采摘园、齐桥杏采摘园、尹庄苹果采摘园、减河湿地核桃采摘园4处民俗娱乐采摘园,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在“田间地头”中绘就“诗和远方”。

多元化行动反哺综合性阵地,筑牢创新活力“蓄水池”

成果共享,资源流转。袁桥镇着眼长远,用发展成果现有资源不断补充扩展新资源,逐步强化综合性阵地实力,为致富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业务熟手老带新,技能学习欣欣向荣。请摸排培育的“业务熟手”、技能人才担任教学讲师,充实阵地人才资源,为村民讲解心路历程、所学技术、生活变化,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教学,以老带新、以熟手带生手,以强帮弱,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电商直播、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学习中来,不断壮大阵地人员力量。

发展成果再融合,深度链接优势资源。袁桥镇在多元行动过程中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对外发布闲置厂房招租信息,吸引外来资源;融合本地教育、文化、技术、交通等资源,在现有发展成果基础上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单一产业“单兵发展”实现农、文旅多产业融合“红色矩阵”。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闫蕾 编辑|郑惠
审核|董梅 终审|张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