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位居德州市各县市区前列;学前教育公办率从22%提升至56.2%;职业中专办学规模扩大4倍以上……近年来,乐陵教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一系列数字背后,是乐陵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的默默奉献,更是一座城市为未来奠基的深远谋划。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重要的未来工程。历届乐陵市委市政府都有一个共识:教育虽然短期难见“显绩”,却是关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潜绩”。正是基于这种战略远见,乐陵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凡是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事,都优先优厚、特事特办,努力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最有力的证明。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7亿元,实施中小学建设项目7个,城区新增中小学学位1.3万个、幼儿学位1.01万个。更引人注目的是,教育系统工资年度支出占全市财政工资性支出的52.5%。“财政再难不会难民生,日子再紧不能紧教育”不仅是庄严承诺,更是生动实践。
资源优化配置体现教育发展温度。在德州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护眼灯、教室宿舍空调、城区小学午餐午休“三个全覆盖”,这些细节充分彰显了乐陵教育发展的精细化和人性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持续改善的办学条件,让教育公平更加可感可及。
事业兴衰,成败在人。乐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密码,在于锻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铁军”。
2022年以来,乐陵新招聘教师1642人,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97%。这支年轻而高素质的队伍,为乐陵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同时,乐陵注重发挥优秀校长的领头雁作用,先后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203人,城乡交流轮岗教师374人,一大批好校长、好老师脱颖而出。市委市政府累计拿出1170万元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老师给予奖励,640人获评德州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这种“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地位”的鲜明导向,极大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校长到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举“啃下”“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验收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硬骨头”。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尤其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乐陵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源于力行笃学的扎实作风。
2门课程获评教育部“部级精品课”,获全省立项课题4项、德州市立项课题127项,成绩表明,乐陵教育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乐陵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神圣岗位上倾情奉献,传“大学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引导学生成长为至诚报国、德才兼备、热爱家乡的栋梁之才。这种使命担当,是乐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越来越多的教师们不再满足于“教好书”,更追求“育好人”,706名学生获评省市优秀学生、新时代好少年。近年来,共有2124名乐陵学子回乡任职创业,还有众多在外乐陵人贡献了全市80%的招商引资项目。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反哺家乡发展,形成了“培养人才—人才回流—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证明了教育投入的巨大回报价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乐陵教育的实践深刻表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战略远见、需要实干担当、需要持之以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乐陵教育正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优先发展战略为支撑,以高素质队伍为保障,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乐陵篇章。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定行——乐陵教育,未来可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 编辑|赵鑫玲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