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过去的标准,红白事讲究多,操办起来既‘累心’也‘作难’。现在新‘村规民约’倡导‘白事三天清、吃大锅菜,喜事不闹婚、彩礼有标准’。”在夏津县香赵庄镇齐庄村的村民座谈会上,村民李国华的一番话,说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也道出了村规民约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现在啥事,咱村书记也都出面支应着,里子面子都有了。这新规矩,实在、暖心,大家都支持!”
近年来,夏津县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移风易俗中的重要作用,并因地制宜指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重点将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恶俗婚闹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里。
“咱们村把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这些大家关心的事,都写进了村规民约里,还搞了积分制,谁家要是做得好,就能上榜加分。”郑保屯镇邢庄村党支部书记曲传存,说起村里的变化满脸笑意,“这村规是大伙儿一起商量定的,所以大家都愿意照着做。”现在,邢庄村办红白事时,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村民们的经济负担轻了,人情往来也变得更纯粹。更贴心的是,村里还集体出资买了桌椅餐具,村民办红白事时都能免费使用,既为村民省钱,也避免了浪费。
在夏津县,村规民约能顺利推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少不了。“老哥,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咱不得给乡亲们带个头、做个榜样啊,是不是这么个理。”乡镇干部时常进村入户和党员干部唠家常、话新风。正是有了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越来越多村民选择跟着学,慢慢就养成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为了让大家更愿意遵守村规民约,夏津县还想出了不少好点子。县里把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和美德信用建设挂了钩,只要村民参与简办红白事、帮着宣传村规民约,就能攒下积分。这些积分可不只是“面子”,还能和政策支持、福利待遇相挂钩,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守村规不光有面子,还能换实惠,谁能不积极啊!”村民们提起这事儿,都忍不住点赞。
而幸福食堂的出现,更是让村规民约“活”了起来。在夏津县的不少村庄,幸福食堂成了大家践行村规民约的好去处。食堂推出了“公约饭票”“积分换餐”等活动,只要遵守村规民约,就能在吃饭时享福利。同时,大家在食堂吃饭聊天时,还能把对村规民约的想法、建议说出来,让村规民约变得更合大家心意。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村里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还成了传播文明、助力乡村治理的好地方。
另外,夏津县还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进每个人心里。百姓大舞台上,有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农村大集里,有志愿者用乡音土话讲村规民约;幸福食堂中,也常有“故事会”分享文明办事的小故事。“这些节目、故事都特别有意思,一看就明白,大家都愿意跟着学!”银城街道代庄村村民代传永说道。
如今,夏津县的村规民约不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大操大办的少了,文明节俭的多了;盲目攀比的少了,和谐互助的多了。村规民约,“约”出了乡村的新面貌,更“约”出了夏津人迈向乡村振兴的底气与信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霍启志 王其强 杨文强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