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可皓月千里。9月8日,禹城市202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举行,会议表扬了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功勋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为躬耕教坛的“筑梦人”送上敬意与荣光。会上,3位校长代表、1位功勋教师代表、1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作典型发言,他们的故事里,有深耕课堂的执着,有呵护成长的温情,有创新育人的担当。本报将这5位教育工作者的故事与读者共享,让这份“师者之光”照亮更多人。同时,也向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禹城一中校长张广鹏——
眼中有学生 心中有情怀
早上7点50分,禹城一中的教学楼内书声渐息,一个熟悉的身影轻轻推开教室后门——校长张广鹏开始了他的“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不是工作的‘间隙’,而是一天中最重要的起点。”张广鹏常向同事们分享工作理念。正是基于大量课堂观察,张广鹏推动落实“强科培优、强课提质”教学管理机制:校领导班子实行学科分包制,每人每周至少听课9节,课后与教师深入交流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参与年级教学筹备、学科组集体备课,与教师共同打磨课程、优化教学细节。这套机制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向好筑牢了根基。
张广鹏还积极搭建教师多元成长平台:推进 “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组织开放课堂、跨学科教学竞赛;深挖大禹文化内涵,构建起以“禹风四季”为主题的大禹精神育人体系,通过“践行大禹故事”选修课、“大禹治水”辩论赛等特色活动,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与体魄的锤炼。为落实“五育并举”,张广鹏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选课走班”和“大单元教学”,开设羽毛球、足球等8类体育选修课程。2025级毕业生杜智怡此前不爱运动,选修健美操后,不仅体能增强,性格也愈发开朗。学校还在校园角落添置云梯、双杠等器械,并专门建设健身区、心理宣泄室和室外锻炼区,青春活力遍布校园。
“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关怀与希望。”在张广鹏的推动下,学校每学期为在校生发放学业奖学金,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据统计,仅今年全校已有88名学生获该奖学金,130名学生获“文柱大爱奖学金”,39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圆梦助学金。此外,学校还减免贫困生餐费、搭建家校共育平台,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我们将借助人工智能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教育创新。”张广鹏说。
督杨实验学校校长张富强——
精心“滴灌”呵护孩子成长
“为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这是督杨实验学校校长张富强的教育信条,也是学校的追求目标。作为“掌舵人”,过去一年,在他的推动下,学校不仅在中考与全市质量监测中持续领跑,更在内涵发展上创新突破——学生在科技、艺术、体育等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超百人次,交出了一份“学业与成长并进”的亮眼答卷。
这份成绩,源于张富强对教育规律的坚守,更源于他“让每个孩子都发光”的执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让思维真正活起来。”为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张富强牵头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整合引入课堂。初一年级生物课上,围绕“植物的光合作用”,老师未直接讲授原理,而是抛出探究问题。学生分组查资料、定方案、做实验、写报告,直言“这样学的知识记得牢、用得上”。“现在的课堂不是老师单向灌输,而是学生主动探索,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教师赵文容的感慨,道出了“课堂革命”的成效——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显著提升。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需要精准培育。”在张富强的推动下,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细致记录学业表现、兴趣特长、心理状态与发展需求;同时为每位教师配套“专业成长手册”,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此前,初三年级学生小诚想练体育却缺乏自信,档案记录后,张富强协调体育、心理教师及家长,制定“基础巩固+兴趣引导”的个性化方案。最终,小诚以体育特长生考入禹城一中。“教育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张富强说。
今年,学校迎来建校五周年,“一五计划”圆满收官,成为禹城市首批“大单元大观念”教学改革实验校,开启集团化办学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张富强规划清晰:“借AI赋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化‘五育融合’,在‘二五计划’中把学校办得更有温度、更有品质,让每个孩子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徒骇河小学校长高鑫——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是禹城市徒骇河小学校长高鑫教育生涯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有着26年教龄的共产党员、高级教师,自2020年9月担任徒骇河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以来,高鑫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将一所面临重重困境的新建学校,打造成了享誉一方的教育典范。
建校初期,学校面临多重难题:合并红旗小学,分流实验小学1200余名师生,接收300余名转校生,新招聘60余名年轻教师。生源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的双重压力,如重担般沉甸甸压在高鑫肩头。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高鑫提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目标。他带队家访,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构建起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育人模式:编印《好习惯养成手册》规范行为,开设扎染、航模等30余门校本课,举办读书节、成长礼等活动,让“每天都进步”成为学生的共识。
面对60余名年轻教师,高鑫深知培养他们迫在眉睫。他推出“青蓝工程”,精心为每一位新教师匹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师崔玉蕊清楚记得:“刚站上讲台时,我连课堂节奏都把握不好。高校长不仅安排经验丰富的李富荣老师和我结对,还手把手教我改进。”在高鑫的推动下,学校每周组织教研活动,定期举办教学艺术节、基本功比赛,多名教师在省市级赛事中斩获佳绩,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5年间,徒骇河小学实现华丽转身:曾经尘土飞扬的操场变成了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地;荣誉墙上,3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荣誉熠熠生辉;1800余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再辛苦也值得。”高鑫说,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初心,让更多孩子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综合实验高中教师窦桂英——
做一名有温度的思政教师
在综合实验高中,有这样一个身影,32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用智慧与温情浇灌着思政教育的沃土,她就是窦桂英老师。这位深受学生爱戴、同事敬重的教师,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思政课堂上,窦桂英是点亮学生思想火炬的“引路人”。她深知,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她将教室变成“两会现场”,学生们化身人大代表,围绕校园生活等议题积极讨论、撰写提案,在思想碰撞中感受中国民主的活力;讲到“党的领导”时,她精心剪辑九三阅兵视频——整齐的方阵、轰鸣的战机掠过屏幕时,学生们热血沸腾,窦桂英顺势引导,让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自然融入心间。这样的课堂,让思政教育有了温度与力量。
作为班主任,窦桂英从不给“差班”“问题学生”贴标签。2021年,她接手高二班级,学生麻圣涵因高一频繁违纪被视作“难管孩子”。窦桂英却看到他内心的渴望:从最初谈心沉默,到一次次主动靠近聊生活、谈未来,终于叩开其心门。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课后一次耐心的辅导,都是她传递的关爱。最终,麻圣涵成功考入聊城大学。
在政治学科组,窦桂英是凝聚团队力量的“主心骨”。担任学科主任10余年,她带领团队一路奋进。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政治学科稳居德州市高考综合评价第一梯队,课题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她还积极投身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手把手传授教学经验,助力多位青年教师在省市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窦桂英感恩学校与同事,展望未来,她眼神坚定:“我将永葆赤诚之心,深耕教育事业,以仁爱之情培育时代新人,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
齐鲁中学教师周奎汝——
把数学课堂变成“欢乐谷”
在禹城齐鲁中学,数学教师周奎汝的课堂总有别样活力——她穿梭于课桌间,抛出一个个生活化问题,学生们时而凝神思索,时而踊跃应答。任教7年来,她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核心理念,用趣味化解数学的抽象枯燥,成为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教育引路人。
数学对不少初中学生来说,犹如“拦路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枯燥的演算,往往一个难点就能浇灭学习的热情。2018年,刚走上讲台的周奎汝,也曾因为缺乏经验而陷入教学困境。“那时候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她回忆道。面对挑战,她没有退缩,主动向王永水、梁爱红等资深教师请教,频繁听课、交流反思。在一次次摸索中,她逐渐厘清方向:“教学不止是教公式技巧,更要传递思维与热情。”这一认知,成了她重塑课堂的起点。
为了让学生爱上数学,周奎汝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精心设计一系列情境教学方案:序言课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新授课设置探究环节,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习题课通过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复习课则构建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周老师用篮球抛物线讲二次函数,借历史故事串起数学逻辑,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她的课没人打瞌睡!”学生们的评价,是对她最好的肯定。在不断实践中,她还总结出“四清教学法”:课前通过“入门测”唤醒旧知,课中用“动手本”实时练习,课后以“出门测”巩固强化,周末则借助“错题集”查漏补缺,每月再汇总易错点组织测验,真正实现了“堂清、日清、周清、月清”。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育是点燃、唤醒与陪伴。”7 年坚守,周奎汝让数学告别冰冷的符号,成为有温度的课堂。正如她所说:“教师的一小步,也许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一大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李榕 邢仁宇 孙芷琪
通讯员|孙林峰 王勇 朱长震 杨同彬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