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机经过了检验,我们操作起来放心多了。”王打卦镇农机手王某的感慨,源于平原县人民检察院一份推动田间农机管理更规范的检察建议。这个以“小切口”解决群众身边 “大问题” 的案例,不仅是该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生动缩影,相关检察建议还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近年来,平原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把检察建议打造成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守护民生福祉的“法治密钥”,推动检察建议工作实现多方面转变。在提升质量上,该院出台检察建议工作指引,细化制发流程、文书格式、宣告送达等全流程规范;依托三E讲堂、思享汇等平台,组织干警学习相关规定和优秀案例;副检察长张胜利、张振红等多次强调,检察建议制发要基于深入调研、精准分析,各条线还会专门开会研判建议的适当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全力让每一份检察建议科学合理、实用可操作,推动工作从数量向质量跨越。
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平原县人民检察院让检察建议成为“良方”,推动治理从治标走向治本。制发建议前,干警会深入走访被建议单位,通过座谈、问卷、查资料等方式,摸清机构职能、履职情况,找准问题症结。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和法治宣传漏洞,该院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向教体局公开送达建议,推动校园安全机制完善、消防防线筑牢;面对部分小区防盗漏洞和物业滞后问题,向房产管理中心制发建议,助力社区拧紧“安全阀”;针对电缆盗窃频发,向供电公司提建议,督促其加强工地和人员管理、强化技术防范、完善应急预案。类似通过检察建议促进治理的例子还有很多,聚焦治理难点堵点,推动相关部门履职补位、形成共治合力已成共识。
为让检察建议真正发挥作用,该院还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工作从办理转向办复,释放治理效能。该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李锐表示,要把“没有硬性要求”的检察建议做到刚性、做成刚性。为此,该院持续跟进监督建议落实整改,推动治理从监督治理迈向协同治理。如今,校园里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师生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小区监控完善、门禁严格、巡逻加强,居民居住更安心;工地管理规范、夜间防护到位,施工进程加快,这些都是检察建议“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
从农机、电力安全,到校园、居住环境改善,平原县检察院的一份份检察建议,以“小切口”撬动社会治理“大作为”,推动监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深化,将法律监督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该院检察长赵亮表示,将继续做优做实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注重标本兼治,加强与被建议单位协同配合、同题共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