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里的 “齐河温度”:政务服务从 “办得了” 到 “办得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拉满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齐河政务服务效率的提高,各项手续办理一年比一年快,现在不少手续当天办结,连园区门都不用出,从‘来回跑’到‘零跑腿’的变化,实实在在让大家感受到了齐河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与力度。”谈及“十四五”时期齐河县政务服务的变化,齐河众创产业园总经理助理王伟满是感慨。

自2019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以来,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改革。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更是聚焦审批效能提升,打出改革“组合拳”,累计推出100余项针对性改革举措,将办事环节压减57.2%、申请材料压减47.1%、办理时限提速90.5%,还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改革试点60余项。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群众能真切感受到的深刻变迁。


破冰抓改革

引领审批“加速跑”

8月27日,在齐河众创产业园招商运营中心门口,园区第五期厂房写着“火热招商”的牌子格外醒目。从一期厂房开工建设,到如今第五期厂房启动招商,这座全县首家标准化厂房园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规模扩容。谈及园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王伟坦言:“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我们敢于不断扩大规模最坚实的底气。”

这份底气的背后,是齐河各项惠企政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持续突破。时间回溯至2018年,众创产业园刚落地时,齐河尚无针对标准化厂房认定、预售、转让等关键环节的明确政策依据——厂房如何合规建设、建成后如何预售、企业入驻后产权如何顺利转让,一系列问题成为园区发展的“拦路虎”。

彼时,刚成立不久的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主动扛起责任,直面政策空白的挑战:没有现成政策,就结合园区实际需求与企业潜在诉求,逐项研究制定细则;缺乏操作经验,就组队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做法。经过多轮深入调研、部门协调与意见征集,2019年,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工业标准厂房预售许可及分割转让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份文件就像‘及时雨’,不仅让我们顺利启动了厂房预售,快速回笼了建设资金,更帮我们在招商工作中赢得了先机。”王伟表示。

此后,齐河并未停下政策优化的脚步。“十四五”时期,随着园区发展需求变化与营商环境建设深化,关于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政策文件多次迭代升级:审批流程不断精简,厂房转让方式更加灵活多元,各类限制条件逐步减少。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办理11个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成753套标准化厂房,成功吸引300余家企业落户,形成了“政策赋能—园区扩容—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政策突破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那么智能化审批改革则为服务企业注入了加速度。“刚提交完材料,5分钟就收到了抗震设防意见书!”前不久,山东金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宰令勇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对审批速度惊叹不已:“这样的效率,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背后,是齐河推行的“智能审批”模式。“整个审核流程都在后台自动运行,群众和企业既看不见,也无需额外操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一股负责人鞠韩英解释。以抗震设防审批为例,工作人员提前将全县工业园区不同位置的抗震设防标准与意见录入智能审批系统,申请人只需输入项目所在地的经纬度,上传承诺书,系统就能自动抓取审查要点、匹配对应标准,快速生成附带电子签章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全程仅需几分钟。

作为山东省内率先打造“全链条智能审批”模式的县域,齐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累计梳理出170个智能审批目录,覆盖食品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等10余个重点领域,群众和企业跑腿次数减少50%以上。

“改革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发力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京杰的这句话,正是齐河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秉持这一理念,齐河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歇:2021年,全县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落地;2023年,齐河优化形成的审批服务业务流程标准化向全市推广,并成功创建2个省级试点;2024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服务实现5.0迭代升级;2025年,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机关党委荣获全市“改革创新榜样”荣誉称号……

“十四五”时期,齐河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推动政务服务实现了关键转变:审批方式从碎片化办理向集成化服务转变,审批流程从差异化操作向标准化运行转变,审批理念从“管着企业办”向“帮着企业办”转变,群众办事从“多部门跑、多次跑”向“进一门、一次办”转变……而这一切,最终都转化为园区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成长的安全感,让齐河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


靠前抓服务

筑牢企业发展“安心巢”

“服务好存量企业,就是在筑巢引凤。”刘京杰说,“让存量企业留得住、发展好,让潜在企业看得到、愿意来,最终形成‘以服务留企业、以企业引企业’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扎根齐河20余年的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当地营商环境的日新月异。从企业初创到持续扩建,政务服务的迭代升级,伴随其发展全程。“2004年刚起步时,办手续得在好几个部门间来回跑,一趟趟折腾;2021年迁址齐河经济开发区,‘一窗通办’让我们不用再多头奔波,一次就能搞定;2023年建二期预混车间,‘拿地即开工’的政策直接把建设周期压缩了一大截;今年三期仓储项目开工,‘开工一件事’集成办理又帮我们省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回忆起这些年的变化,公司副总经理赵新忠满是感慨。

今年4月,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因迁址需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却因场所地址问题陷入僵局。得知企业困境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时间召集相关业务负责人协调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办理“一址多照”,顺利帮企业拿到新证件。“他们真的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不遗余力帮我们解决难题。”赵新忠说。

齐河政务服务的主动靠前,同样体现在服务触角的持续延伸中。8月27日,齐河众创产业园区内,工商银行齐河支行的流动银行车旁围满了企业员工,大家有序办理银行卡开户、社保代缴等业务。“流动银行车会常态化进驻各个企业园区,把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员工身边,不用出园区就能办好银行业务,省时又省力。”现场的一位银行业务员介绍。

这样的增值服务,源于政务资源与园区服务的深度融合。2022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与众创产业园签署“园区办”政务服务合作协议,在园区内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站——不仅将企业需求量大、关联性强的80余项政务事项下沉到园区,更进一步整合政府、金融、法律等多方资源,搭建起涵盖政务、法律、金融等八大功能的助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注册落户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衍生服务。

优质的增值服务,成为企业选择齐河的重要砝码。山东品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对比周边多家产业园区后,最终决定落户齐河众创产业园。“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服务,园区帮办员会提前帮我们预约银行业务,按约定时间带证件过去就行,不用排队等;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再到后续的按揭贷款,全程都有专人帮办代办,我们几乎不用操心。”8月27日,刚办完银行开户业务的公司负责人直言,“这样贴心的服务,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今年,齐河进一步创新推行“园区企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围绕不同园区的特色产业与企业实际需求,从场所建设、事项服务、管理运行、政策服务四个维度制定统一标准,在园区打造企业综合服务驿站,将6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6大类增值化服务项目前移至驿站,让企业在园区内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全覆盖”的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企业服务驿站6处,服务辐射周边1018家园区企业。


“1530”服务圈

实现“家门口办事”全覆盖

“前厅买车,后院考试,车牌、驾驶证、行驶证同时拿到手,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8月8日,在齐河县乡土丰利农机化培训中心内,刚办完所有手续的农机手谭鹏难掩喜悦。

原来,齐河县乡土丰利农机化培训中心与伟民福沃农机有限公司共享一处场地——前厅是农机销售展厅,后院则是农机驾照培训与考试场地。去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此处设立农机便民服务站,安排审批人员现场办公,让农机手不用跑县城就能办理驾驶证和农机牌照。谭鹏之前就已在伟民福沃农机有限公司相中了一台小麦收割机,此次考试通过后,他不仅当场拿到了驾驶证,还顺便完成了收割机的购买,连牌照也一并办理完毕。

目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已在全县8家农机销售企业和2家农机驾校设立便民服务站,将“购车即挂牌、考过即发证”的便利服务向全县推广,切实解决了农户办理农机相关手续的难题。

农机便民服务站的设立,只是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优化政务服务的冰山一角。不久前,大黄乡盛谷核桃种植合作社因成员调整需办理工商变更,可部分社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线上实名认证,变更手续推进受阻。宣章屯镇审批服务站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小齐帮办”服务队上门,手把手帮社员完成身份核验,顺利解决了合作社的难题。

多年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服务群众的初心从未改变,服务形式却在不断创新升级:从“小齐帮办”上门解民忧,到“红齐哨・助企攻坚服务队”靠前帮企业破难题;从“红色讲师团”深入基层普及政策,到“小齐政务直播间”在线答疑解惑,每一项创新举措都精准瞄准群众和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把服务送到心坎上。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齐河县还在全市率先推进“县镇同权”综合改革——通过权限下沉、资源整合,设立2个审批服务分局和4个审批服务站,将238项原本需要到县级政务中心办理的审批权限前移至基层,减少群众往返县城的奔波。

与此同时,齐河持续健全“1530”政务服务圈——确保主城区居民15分钟内、乡村居民30分钟内抵达政务服务网点。截至目前,全县已布局209个政务服务网点,构建起“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6个行政审批服务分局(站)+15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10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80个社会合作网点”的“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家门口”政务服务全覆盖,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王岳琪 钟伟

通讯员|费红丽 李海玲 王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