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风气越来越好了,没有了攀比之风。不管谁家有红白事,都是村里红白理事会帮忙操持,省钱又省事。”近日,齐河县马集镇小辛村李大爷看着村口的移风易俗宣传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马集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目标,通过“阵地建设、精准宣传、文艺浸润”三维发力,让移风易俗之风吹遍全镇所有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同时,该镇着力构建“阵地宣传+流动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的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格局,通过打造“移风易俗宣传墙”、发放明白纸、文艺展演、绘制墙绘等“静态展示+动态展演”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扩大移风易俗宣传效果,培育文明新风。
阵地全覆盖
文明新风“随处见”
马集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村里主干道打造“移风易俗宣传墙”,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成员名单及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等内容,让村民茶余饭后漫步街头时便能接受文明熏陶,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融入日常言行。同时,为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该镇还将宣传触角延伸至全镇各个角落,在商超入口、酒店大堂、学校走廊、银行网点等人流密集场所,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海报、摆放宣传牌,利用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移风易俗宣传标语,构建“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宣传场景,让移风易俗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节点巧借力
政策宣传“入人心”
近日,马集镇集市上人声鼎沸,一场以“移风易俗赶大集 文明新风润民心”为主题的活动正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故事化的表达,讲述“新办婚礼省出养老钱”“带头简办丧事”等身边案例,将生硬条文转化为生动故事。“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铺张浪费是件好事,有些陈规陋习我们就该摒弃……”前来赶集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听着志愿者的讲解,对倡导移风易俗十分认同。据了解,马集镇利用集市、公益电影播放、送戏下乡等群众聚集的关键时间节点,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宣传质效。在公益电影放映前,文明实践志愿者都会提前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移风易俗内容;在送戏下乡活动中,设立移风易俗咨询台,志愿者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为村民答疑解惑,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手册。这种“寓宣传于活动”的方式,让移风易俗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文艺接地气
新风故事“唱出来”
“用快板、小品还有戏曲这样的方式讲解移风易俗,我们群众更能听得懂、记得住。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摒弃陈规陋习,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马集镇韩庄村韩大爷说。马集镇坚持镇村搭台、“能人”唱戏、群众受益,依托本地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艺+宣传”模式,联动“文化先行官”深入挖掘辖区内党员、乡贤、热心居民以及具有特长爱好的文艺能人等380余名,将移风易俗等主题融入小品、快板、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精心编排《移风易俗三句半》等贴近乡村生活的文艺作品,让政策宣传从文件走向舞台,从说教变为共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如今,马集镇百姓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孟志远 通讯员|王业婷 刘宋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