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李宽云:小时过年



小时过年

李宽云

当下的老人们小时候都盼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好的,玩游戏,拜年走亲戚,还能看杂耍唱戏!这些热闹事平时能摊上一样就能叫人撒欢儿,结果一过年都凑全了,你说谁能不盼?



说起吃好的,就连大人辛苦一年也盼着解解馋。只不过条件有限,只有过年这三天才吃白面荤菜,炖肉也常选在大年三十上午,还不能尽兴吃。除去这三天,还是窝头咸菜。当时有一句俏皮话:半宿里吃肉包子——想得倒美!道出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

我小时候,父亲在供销社上班,生活优裕些,通常是大年二十九晚上炖肉。吃过晚饭,我就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眼巴巴地等,感觉那肉老也炖不熟,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肉煮熟了,我赶紧吃,直吃得满嘴流油。嚼着嚼着醒了,嘴里真有一块肉!睁眼一看,原来是哥哥正拿着碗筷冲着我笑哩。这一幕,历经半百岁月依旧难以忘怀。

过年期间,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乐,除了放鞭炮烟花,还藏迷糊、赶老鸹、跳绳、踢毽子、盘脚莲、扯黄鼬拉鸡,既增长了智力又锻炼了身体。还有一种“抗膀子”游戏,两人一组,每人盘起一只脚,蹦跳着边抗膀子边唱歌谣:

抗、抗、抗膀子,你娘该俺二斤养子(皮棉)。

今儿不还,明儿不还,你娘该俺二斤盐;

今儿不算,明儿不算,你娘该俺二斤面;

今儿不理,明儿不理,你娘该俺二斤米,

今儿不称,明儿不称,你娘该俺二斤葱;

今儿不算,明儿不算,耍赖皮的是乌龟蛋!

民歌民谣是最贴近生活的,即便是从游戏类的童谣中,依旧可以感悟到“民以食为天”,以及讲究诚信的风俗民情。

农村过年,拜年是主旋律,也是孩子的高兴事。尤其是走姥姥家,那叫一个无拘无束、舒心畅意,正如俗话所说“外甥走姥姥家——不差生”,就连没见过面的狗都不咬外甥,着实令人惊奇。卫运河一带,有些地方是忌讳大年初二走亲戚的,但唯独外甥例外。民间有“娘亲舅大”的说法,家庭闹矛盾,舅舅一出面,就是最权威的调解人。这种超乎寻常的亲戚,拜年时自然不能疏忽,否则是会受到责怪的。话说有个村庄,外甥好几年没来拜年,老舅自然窝了一肚子火。这一年外甥来了,老舅抡起笤帚边打边骂:“你个臭小子,头年你来拜年,偷了我一块手表!”外甥边躲边叫屈:“舅、舅,你别冤枉人!我好几年没来拜年了,哪能偷你的表呢?”老舅说:“我打的就是你好几年没来拜年!”

看得出来,这位老舅为教训外甥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他想叫外甥懂得:拜年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期盼和欢聚,它包含着骨肉相连的牵挂。

在电影少、电视少的年代,看文艺演出也是小孩子过年的一大乐趣。在卫运河一带,航运加灌溉的便利,使得沿河村镇都比较富裕,民风也比较活跃。平时的秧歌队、戏班子等文艺团体,一听到活动通知,那真是一呼百应,主动积极。

我有个50后的工友,家住武城县城附近,媳妇爱唱戏,他爱敲架鼓。有一天,他帮媳妇烙合子,正搋着面,忽听敲鼓声传来,马上把手上的面一捋,跑到大队部就夺人的鼓锤子,人家不让,他就边掏衣兜边央求:“伙计,我给你烟,我给你烟!”他的媳妇在家手慌脚乱地刚烙好合子,就听村里胡琴响,也忍不住边吃边赶了过去。队友一见都笑了,说:“行啦,演李二嫂改嫁都不用化妆了!”那媳妇低头一看:呀!围裙都没解下来呢。

有这样痴迷的队员,到了元宵节文艺汇演那叫一个棒。各个团体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争奇斗艳,有很多人不惜步行二三十里赶来看热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简直让小孩子乐翻了天,有跟着学的,还有参加表演的。就这样年复一年,有的成了劳模,有的当了干部,还有的进京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演出,在人生历程中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李宽云,武城人。退休前曾任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总监,高级企业文化师职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已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出版文学作品集两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