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多学科诊疗为抓手 重燃肿瘤患者生活希望


多学科诊疗现场

肿瘤是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肿瘤相关疾病的诊疗管理、科研及预防等方面成绩斐然。医院以多学科诊疗为抓手,由“临床”向“研究”转型,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全程管理,积极推进肿瘤慢病化管理与规范化诊疗。

多学科诊疗
专家合力患者受益

4月18日下午,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周例行的多学科诊疗(MDT)举行,由医院首席专家、胸部肿瘤中心主任王春堂领衔,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12位专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对一周以来的新入院患者展开病情讨论,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由学科带头人领衔,对新入院患者全覆盖、无死角、同质化的多学科会诊做法,已然成为常态。

“多学科诊疗可以让诊疗方案更科学、精准、规范。”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负责人朱晓博介绍,这种诊疗模式有利于让各专科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决策,为患者制定符合病情实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有效弥补、避免因医生个人专业局限造成的偏差。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一直致力于构建肿瘤多学科诊疗服务体系,2015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如今已经组建肺、食管、胃肠、乳腺、妇瘤、肝胆、头颈7个固定专业的MDT团队。2021年5月,医院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

专业的细分,让更多的患者找到真正的“专家”,获得规范诊疗并从中受益。德城区市民王先生就是众多受益患者之一。今年3月,他被确诊为肝右叶细胞肝癌、门静脉右支癌栓、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对于这样的复杂病情,多学科诊疗团队深入分析,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家庭情况等,设计出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建议首先实施两个周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和靶向免疫治疗,缩小肝脏右叶肿瘤,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经过手术,王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研究型”医院
为治愈带来更多希望

去年11月23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肿瘤科、神经内科、传染性疾病科3个专业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可以开展肿瘤I期试验的肿瘤专科医院。“这意味着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都将有机会接受新的药物治疗,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生命的曙光’。”医院科教科科长王芳介绍。

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科学规范,数据准确可靠,保障受试者安全,国家制定了完善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专家考评,在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取得相应资格。市第二人民医院获得这一资格认定,是医院临床科研水平、医疗质量体系和学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朱晓博直言,这是一场医患携手、双向奔赴的“追光”之行,因为临床试验可以带给一些患者生的希望。为此,医院通过严格的研究设计、伦理审查和数据管理,建立肿瘤就诊新渠道,为患者精准匹配专家和创新药物,有效提升患者对先进诊疗技术的可及性,全力打造服务患者、医企合作新平台和鲁西北冀东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平台”“病理整合诊断平台”,为肿瘤慢病化管理与规范化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治疗
推动肿瘤慢病化管理

“肿瘤领域创新药物的出现,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科学治疗、全程跟踪,推动肿瘤慢病化管理势在必行。”朱晓博说。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5%。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探索肿瘤诊疗个性化、精细化、同质化,除了手术、放疗、化疗,还开展了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受益患者不断增多。

4月19日,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携手同心、健步前行、健康生活”的健步行活动,百余名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参与,现场还有健康咨询、科学防癌讲座等公益服务。市第二人民医院践行健康科普的使命与担当,以患者为中心,以肿瘤科普为支点,以专家团队为支撑,发挥专科智慧,倡导肿瘤防治关口前移,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让抗癌这项事业温暖而有力量。

当前,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推动癌症防控工作向防、筛、治、管、研的全周期服务延伸,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癌症防控不断输送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志梅 通讯员|刘桂圣 张月华
编辑|邢仁宇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