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育儿和养老已成为家庭之难、政府之忧、社会之痛。在此大背景下,家政业应运而生、迅猛发展,不断由小变大、由点到面,由少数人享有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福祉的重要业态。目前,我市家政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存在着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高度重视,确实把家政服务当作一项发展新动能来抓。家政服务投资少、见效快、安置就业容量大,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目前我市注册家政类企业1258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在全国、全省属于发展滞后的地区。建议立足全市实际,组织力量深入调研,摸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诉求,编制我市家政业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引领全市家政业规范化、职业化、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发展。我市大的工业项目少,人员就业压力大,但我们有着生态环境好、劳动力富裕的优势,可以结合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发展,将家政业上升为我市的重要发展战略,成为立足德州,辐射京津冀的差异化发展新模式,找到一条突破德州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二、明确责任,为家政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目前,在家政业管理中,发改、商务、民政、妇联、人社、总工会等均承担了相关职能,由于没有一个牵头协调的部门,工作中往往出现“平时谁都管,遇事都不管”的情形,致使市场各自为政,无人监管,甚至无照经营、欺诈用户和虐待服务员的事情时有发生,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三方权益不能得到有效合法维护。建议建立我市家政业发展管理监督协调机制,确定一个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设立总召集人、部门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家政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市场监管、纠纷调处等事项进行沟通协调。
三、精准服务,加大对家政业的支持力度。家政业具有很大的公益属性,行业利润微薄,建议建立家政业发展引导资金,在人员培训、社会保险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真正解决培训专业少、班次少、人数少等现实问题。建立健全家政业发展平台,建设一批家政业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做好社会化服务。据了解,我市家政业人员就业,熟人介绍的占到60%,平台、媒体、政府推介等渠道不足10%。这就要求要建立用户和家政机构从业人员的平台、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不透明问题,做好一家一户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情。
四、培养队伍、打造品牌,推动家政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市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70%以上,大多为初中学历,大专以上的凤毛麟角,这已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未来家政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入手,建好家政服务人员征信体系,支持开设家政学校、家政专业,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从业机构和人员得到尊重、实现价值。大力培植一批骨干家政企业和行业“德”字号家政服务品牌。目前济南阳光大姐、杭州巾帼西丽等知名品牌,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把打造有影响力的家政企业、服务品牌当作引领我市家政业发展壮大的牛鼻子。要把培育骨干家政企业、知名品牌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选择10个左右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纳入培植的企业,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上给予指导帮助,在宣传、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通过品牌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我市家政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市家政业的全面升级,创新发展。
摄影|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