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 | 粽香缕缕 粒粒楚辞

孩子们学包粽子

庚子端午

文|张栋

采兰包粽诵离骚,

纪念灵均魂魄招。

爱国情怀承血脉,

忧民意识立风标。

江河湖海航船渡,

山岳川原旗帜飘。

何惧复兴征路远,

前行求索竞娇娆。

屈子歌

文|刘拥军

凋零香草美人颓,

忠谏无从万念灰。

独醒自清渔父是,

醉乡浊世大贤哀。

穷山天问诚悲苦,

美政离骚信禳灾。

良策衷情无寄处,

汤汤汨水卷英才。

庸王逆竖骂名起,

屈子楚辞日月陪。

岁岁江鱼应达意,

枚枚香粽合倾杯。

龙舟竞渡红旗烈,

蒲剑高悬正气敦。

邪佞翦除行直道,

清风朗月自然回。

端午祭屈原

文|张居明

仲夏时节逢端阳,

榴花火红艾草香。

万民抛粽祭屈原,

龙舟竞渡汨罗江。

一曲《离骚》传千古,

竭诚报国感三湘。

抱石而去魂犹在,

丹心映日流百芳。

端午(新韵)

文|王存昌

端阳节至夏风酣,

祭祀插蒿避疫仙。

塞北天蓝飞纸鹞,

江南水碧跑龙船。

逸香苇叶包杂米,

逐梦黎民忆羋原。

文化传承弘正气,

古俗经典耀坤乾。

缅怀屈原

文|王存昌

空有丹心痴恋楚,

奈何天道莫容夫。

纵身一跳留青白,

情寄罗江了宦途。

话端阳(新韵)

文|耿金水

和风旭旭过端阳,

青叶一裁粽子香。

忆起离骚说感慨,

桃花源里话韶光。

端午情思

文|耿金水

伫立江边念古今,

青青竹叶寄情深。

轻歌浸泪难开口,

一曲怀沙且漫吟。

念屈原

文|宗晓猛

生志抗秦修法度,

听谗日疏泪渐无。

嗟叹端午埋君义,

一世贤良祭楚图。


孩子们学做香囊

粽情诗意

文|张洪崑

粽情鼓鼓的肚囊

满腹经纶

剥开粽叶

咬一口米团

就会咬到

米粒一样的诗句

把粒粒米香

分享给每一个亲人

那米香传递我的

我将传递每一个人

端午情思

粒粒楚辞

端  午

文|孙瑞柱

汨江岸影

潜伏,满怀心事

涛声汹涌

聆听,楚风汉韵

江风习习

揉碎,心中诗页

粽香缕缕

慰籍,诗人魂灵

端午粽子香

文|莲韵

端午节到了,街头巷尾到处都飘荡着粽子的清香。从超市买回来,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怅然若失。

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怀念故乡,想念姥姥做的粽子香。记得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像过年一样满心欢喜地期待。因为又可以吃上香香甜甜的粽子了,在那个白面馒头和米饭一年难得吃上一回的年代,一颗粽子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幸福。

何止是粽子香啊,那些不可胜数的乐趣一直在记忆里永存。村东南那个池塘,我们这里叫湾,沿着湾边那条曲折的林荫小路,就是那口老井。老井上络绎不绝有前来挑水的人,人们的说笑声、水桶的吱吱声,以及水里咕咕的蛙鸣声,简直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乡间乐曲。

池塘边的那一片芦苇荡,郁郁葱葱。每逢夏日,捉鱼、摸虾逮泥鳅,在青青的芦苇丛中捡拾鸟蛋,成了孩子们的天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就要端午节了,按姥姥的吩咐,我挽起裤脚去池塘深处,采了一些新鲜硕大的芦苇叶子回来。姥姥洗净后泡在水里,还有淘好的米也提前浸在盆里。

到了五月单五这一天,慈祥的姥姥满脸幸福的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拿起两三片粽叶,把它折叠成一个小漏斗的形状,再抓一把糯米放入,然后加两粒红枣进去,上面再用一把米夯实。最后,巧手的姥姥把苇叶折过来反复包扎结实,一会儿功夫,一盆绿鸽子似的粽子就完工了。

姥姥慢慢看着,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笑意盈盈。

我的任务是帮着烧火,下了锅的粽子要煮好长时间,那可是甜蜜而漫长的等待啊!

粽子出锅了,一屋子一院子的香气在飘荡。暗绿的粽叶,莹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诱惑人心。苇叶清凉的草木气息,合着糯米的香大枣的甜,刺激着味蕾。

尝一口,香甜绕齿,软绵可口,看我们贪吃的样子,姥姥笑吟吟地一个劲儿地嘱咐:慢慢吃,别烫着。

那场景,多年后一直在记忆深处历久弥香。每年的端午,都会想起小时候的粽子香,想起最疼爱我的慈善的姥姥来。

绿色的田野,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开着金黄花的蒲公英,粉色喇叭花的野草,爬满沟边河沿。这些都是喂猪的好食料。艾蒿最多了,但有一种很浓的味,猪不爱吃。不过把艾蒿晒干后点燃,可以驱赶蚊子,所以每逢夜晚,姥姥都会在屋里点上一把艾草,那股清凉的香味,一直伴我们度过一个漫长的酷夏。

那时候放学后的任务就是去拔草,边拔边玩,玩游戏,捉蚂蚱,乐此不疲,一直玩到日暮黄昏。把逮来的蚂蚱穿成一串拿回来家喂鸡,姥姥说,等下了蛋,给你们换甜杏吃。心里,又多出一份期待。

我们就这样在甜美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却离故乡越来越远了,而思念却越来越浓了。

又是一年端午,成堆的粽子满满当当,彰显着节日的隆重。空气中有艾草的清香在游走,抬头便能看到穿行在街头手持艾草的人。那是来自故乡的味道,田野的味道。

传统的节日,延续着古老的风俗,承载着美好的期望,也让终日奔波疲倦的心,在这古老又温馨的节日里得以回归和休憩。重温故乡与亲情的味道,领悟人生之美好。

感恩,盛世下的每一天,都是吉祥安康日。

粽 情 粽 意

文|雪梦

“妈—— 开门,我回来了” 门外的我拉着长腔喊着妈妈。“哦,是英子回来了” 母亲敞开房门的刹那,一股别样的香甜扑鼻而入。“哇,粽香!妈,您又包粽子啦?”,“你回来的正好,刚煮出来,我去拿,趁热吃!”母亲边往厨房走边跟我唠着……

客厅茶几上的筐里,母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我来不及放下挎包,拿起粽子胡乱拨开便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在一边忙碌的母亲嗔怪地回望我一眼。

如今,其实只要馋粽子随时都可以买到,且粽馅五花八门,黍米蜜枣、糯米草莓、糯米大豆、糯米花生、糯米大肉等等,酸甜香咸,尽吃尽有。但在我心中,母亲包的粽子最好,个头大,外形好看,且馅黏柔嫩,香甜不腻。

记得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母亲为了节约开支,每年的端午节舍不得买粽叶,就去家附近的河沟边采摘一些野生的芦苇叶充当粽叶,但味道毫不逊色竹叶的清香。

时光荏苒。提起芦苇叶,还得追溯到八十年代中叶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肖何庄、德州学院附近的小河沟两岸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野生芦苇。

酷夏炎热而漫长。我们用罢晚饭,太阳迟迟未落山,为了打发时间,家人便养成了遛弯的习惯。每当夕阳西下,晚霞铺满旖旎的天际,我们已随父母漫步在郊区的小路、田间。夏风吹,芦苇荡,周围一两米高的芦苇时而将我们掩映其中,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穿梭颤巍巍的苇尖欢唱跳跃,姐跟我在苇间你追我赶捉着迷藏。父母由着我们疯闹,他们忍受蚊虫叮咬、冒着掉进河沟的危险埋于芦苇间用心寻找并采下宽长的苇叶,苇尖锋利无比,稍不留神就会扎伤皮肤,为了让我们吃上松软可口的粽子,我亲眼目睹过父母的手被苇尖刺得鲜血直流。回到家中,父母顾不得歇息片刻,便赶紧把新鲜苇叶洗净上锅,蒸煮晾干,为端午节做准备。

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提起包粽子,我可是深有感触。必须要有足够的耐性,不仅费时费力、又费家什,更费炉火,要经过好几道烦琐工序方能完成。每年端午节临近,母亲提前就得把糯米、枣、豆子、花生、粽叶等食材分放进盆罐里浸泡,大概要泡一天左右,母亲便把一长方形的木板架在盆上,首先在木板上把泡好的粽叶错落有致地展平,再轻轻拾起粽叶两头卷成圆锥筒状,在筒里再逐个放米、枣、豆子等食材将筒填满、用手压实食材后将粽叶回折封口,再用麻绳或线绳缠绕几圈固定,记住一定要用力扎紧,不能露米露馅,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锅煮,水不能太多,刚刚没过粽子即可。母亲说,煮粽子也讲究火候的技巧,开始用大火烧开,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后,用重东西(石块或砖块)将锅盖压紧,最好不让锅里的热气弥散出来,然后再把炉火关到最小,浅煮慢焅,大概要闷上整晚的时间,待清晨睁开惺忪的眼睛时,就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大粽子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记得我们姊妹仨相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早早把粽子煮好,两位老人舍不得吃上一口,第一件事就是骑自行车挨家给我们送。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但只要有时间,仍不忘给我们包粽子吃。母女连心,每次从娘家走,母亲恋恋不舍总要陪我走上一程。这次也不例外,口中虽说:“上车子,走吧!” 可依然未停下蹒跚的脚步,当我骑车子渐行渐远,母亲模糊的身影依旧送我前行……

我无数次想,其实人的一生,不论子女用何种方式弥补,皆难以回报父母对子女那无私的关爱。粽子飘香,亲情无限。香甜的粽子,缠绕着儿女对以往岁月多少的眷恋与怀想。香甜的粽子,包裹着父母对子女多少的情与爱啊!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来源 | 德州市作协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