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 | 抗美援朝老兵张长增: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




张长增军装照

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

□程君芳  崔珠坤

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人类发展史上。在德州市档案馆馆藏德州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张长增档案,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


抗美援朝纪念章(正面)

报名参军,军校生走上前线

张长增出生于1932年,祖籍山东临清,祖父和父亲都是军人,大伯家的三个哥哥都曾上战场抗击侵略者,从小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很早都有了当兵从军、保家卫国的观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封面)

1950年3月,张长增到邯郸上军校。10月份,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并将战火烧到我国的鸭绿江畔。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校领导接到上级党委指示后,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报名响应党中央号召。张长增和战友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他们在出国作战前已经下定决心,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誓师大会上,每位军校战士都表现出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坚守信念,战场上屡立战功

当年,他被分到炮兵三十三师担任观测员。从邯郸到鸭绿江边,一个多月的路程,胡须长满了他的脸。渡江过后,在朝鲜山道上行走,在寒风刺骨的野外露营,他的胡须上冻得像珍珠一样成串。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每天看到的是天空上像大雁一样的美军轰炸机,地下是象打雷一样隆隆的炮声。虽然条件艰难险阻,张长增和战友们没有抱怨,没有泪水,心中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投入到战斗中去。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1951年到1953年7月间,他的战友们在同敌人的英勇斗争中都有壮烈牺牲的,但是活着的战友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多杀几个敌人,争取战争的胜利。


张长增与战友军装合影

有一次,他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另一个山头送汽油,但怕被敌人发现,只能一个人匍匐前行,因敌机的轰炸,漫山遍野都有战友倒下的尸体,前行的路犹如尸海一样,他只能在战友的尸体上踩着过去,此时他心中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战友的无比怀念是难以形容的,凭借顽强的意志,他躲过了敌人的轰炸,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和战友们也时刻把备战打仗放在第一位,有时炊事员做熟了饭,如果听到有敌情,大家就迅速进入到战争状态,开始新的战斗。在生活上,张长增也十分照顾战友,他们每人都配有一个小水壶,每次喝水,他都是喝一小口,等身边的战友将水喝完了,他都把自己的水壶递过去,尽最大努力帮助队友。

回想起在朝鲜的峥嵘岁月,他总结了几个情境;在朝鲜的战场上,看着的是美国战机遍天飞,朝鲜人民的房屋燃烧的烈火和浓烟;听着的是战机的轰炸生、枪声、炮声还有老人和儿童的哭叫声;遍地看到的是战友的尸体和用鲜血染红的土地.....

心怀感念,新岗位展新作为

从1951年到1953年,他历任班长、排长,并多次立功受奖。每逢一次战斗结束后,部队领导都给他的家乡送立功喜报,家属为拥军模范,还发一些生活物品奖励军属,党组织和军队的关怀,让他心存感念,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厚待。


抗美援朝纪念章(背面)

朝鲜战争停战后,他的战友很多都牺牲了,他也因为在同敌机作战炮火中,把耳朵震聋了。按照组织要求,战争中伤残严重的同志被分配地方上休养治疗,但是他要求继续在一线战斗,参与到其他的斗争中,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1955年12月,分配他到临清航运局工作,经过多次的调动,他来到德州汽运公司工作。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他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告慰战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逐步成为了行家里手,并经常教育家属和子女感恩党组织、恪尽职守、奉献社会。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佳话

张长增教育身边人时刻以奉献国家和人民为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他的妻子赵风荣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女儿张俊双已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


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内页)

2019年,张俊双把父亲的15件军人档案捐赠市档案馆,这些档案里,有他曾使用过的肩章、领章、胸章、帽徽,还有被授予的奖章、纪念章,也有其参军履历档案、立功证明、老相片、回忆录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仅是他参与十六次战役的见证,更是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范本。在捐赠现场,张俊双动情地说:这些老物件是父亲一生的荣耀也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我希望它们能被妥善保存,永久地流传下去。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翻看张长增等志愿军老战士的档案,我们更能从中感受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作者|程君芳 崔珠坤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