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德州城乡建设成就回顾:新理念绘就城乡优美画卷

“新楼房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与以前平房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盼了多年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 ”今年10月底,德城区广川街道堤岭安置区项目迎来了交钥匙时刻,回迁户孟焕玲的一番话代表了大家心声。“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把群众“出棚入楼”作为住房保障的重要着力点,累计开工建设安置房13.8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40万名群众受益,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拉动了投资内需。

“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城市建设向“生态宜居”目标大步迈进,村镇建设向“三生三美”目标大步迈进,广大人民群众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中心城区一角。记者刘振兴摄

提升城市品质做强中心城区

10月30日,德州市萱蕙路岔河桥实现全线通车,在6月23日原通车部分基础上,东延建设至红都路,大大方便了居民交通出行。“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建设。

全力做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完成投资650亿元,实施项目342个,打造了“骨骼强、血脉壮、气质美、活力足”的城市发展空间。广川大道北延至大学路、岔河滨河路贯通、萱蕙路岔河桥通车,断头路被打通;经九路南延、大学路东延地下管廊稳步推进,新城区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全面提质增效。建成了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妇女儿童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德州一中东校区等一大批高品质的城市功能支撑性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5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品质城市、绿色城区,出台《德州市城市品质提升三年实施方案》,立足空间立体、平面协调、风貌整体的融合,实施了4个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建设, 建成了杨庄河、西陈沟、沙王沟等海绵型景区,大力推广绿色建造,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正在形成,“大美德州”呼之欲出。

实施惠民便民工程,让群众乐享美好城市生活

走进庆云县尚堂镇和睦程村困难群众程守林家中,新建的两间平房高大敞亮、墙壁刷得雪白,地面用水泥抹平,屋外的小院铺了红色地砖,建了水冲式厕所。“以前我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下雨天漏雨,这下好了,俺可以安心养老了。 ”程守林十分满意。截至今年5月11日,全市已完成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危房改造1331户,脱贫不享受政策贫困户改造2133户,全部实现“静态清零”。此外,我市列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1738户,也已全部完成,均提前完成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农村改厕、清洁取暖、农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筑牢广大群众幸福根基。

5年来,我市各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小区环境的“小事”当成大事办,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38个,打造了居住安全、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服务配套、长效管理、特色鲜明的美好住区,8万群众收益。强力实施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55万户改造任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烟熏火燎,过上了更干净、舒适的生活。累计改造农厕58.4万户,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开展改厕规范升级。

统筹城乡,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走进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花海栈道、丛林木屋、前杨记忆馆、温室采摘园、花卉基地,一个个景点,将这个普通的农业村庄装扮成美丽多姿的“网红村”,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像前杨村一样,5年来,我市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广大农民群众住进了新农村、搬进了新房子,在家门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我市各级力推“三个市民化”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制定了《德州市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放开县域、放宽市区落户政策,并取消了购房落户的限制政策,实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新突破。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问题,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强化住房保障,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业转移人口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意见》,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 2019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03%。

在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中,我市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为抓手,在农村“三权”保障和有偿退出方面创新突破、先行先试。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制度被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做法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通讯员|任云飞 方志勇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