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周冰:这里是夏津北铺店

这里是夏津北铺店

□周冰

初到北铺店村,给你冲击感特别强烈的便是宽20米的主街大道,一眼望不到边。这条宽阔之路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早已谋划,历经几任村支部书记到省派第一书记和现任支部书记接力,如今已成为漂亮的柏油马路。夏日的阳光下,大路像海洋般荡漾,光亮夺目。

北宋修筑的陈公堤岸就在它的身旁,彼此碰撞着又依恋着。西侧漳卫新河的支流六五河依旧展现出迷人的风采。六五河沟通卫运河与马颊河,两岸百姓遇旱可引卫运河水东流,又能引马颊河水西灌。北铺店段流水畅快,一有风吹过,河水就来了精神,如同柔软的绸缎,与两岸的花草缠绵起来。其实这里曾为黄河故道,造成了这里的沙质土壤,沙土柔软,这里朴实善良的人也是柔软的。

人们防风固沙,早年间就广植果木,时有“北方小杂果之乡”美誉,瓜果梨桃、杏椹柿楂。到清朝朱国祥动员百姓种植桑树,称有几万亩,浩浩荡荡。就像村北夏王窦建德点将台下的雄兵,气势非凡。土壁参差,瓦砾层层。遥想当年,此处高台巍巍,万展旌旗烈烈。粮仓四野,守卒如钉。鼓声阵阵,万马奔腾。列八方之阵,点九天雄兵。烟尘蔽日,号令传风。替苍天行道,为百姓请命。走近他,还依稀可见何等的风发!

古黄河冲积河道遗留的广袤黄沙、土丘,为后人治理风沙的智慧提供了考验与条件。康熙年间任知县的朱国祥,号召民众广植桑田,“广植草木以祛风而固沙,种桑果兴蚕业而裕财用”。一开始,百姓对植桑造林并不积极。对此,朱国祥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据《夏津县志》记载,朱国祥到任后“设立新庄,安插流民,给牛种,免徭役,另自为甲,其法甚善。”为了提高沙土地的利用率,朱国祥又创立了“包袱地”庄稼种植法,即地之周匝植树。而其中禾稼,无风沙之害,而得稼穑之获。夏津桑葚始名扬天下。清雍正时恩县知县陈学海有诗赞曰:“苍椹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

与村毗邻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双龙戏珠鬼斧神工,刘秀赐天果古迹尚存……至今椹果节已举办十四届,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唯一的桑树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其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种子小,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北方果期为五月至六月,“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麦风阵阵,椹果飘香。其树高,叶柄长,叶片呈卵形,置身其中,呼吸通畅。雉鸡、斑鸠、啄木鸟、灰喜鹊,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灵动的鸟类随处可见,当地白玉鸟更是鸟中极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想必陶渊明心心向往的便是这绿色氧都吧。

再看如今的黄河遗珠——北铺店已借势文旅,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户户通全部整齐划一,硬化胡同107条,三纵五横的脉络,清晰畅达。周边绿植摇曳,古朴的北铺店生机勃勃,就连村里老人都不知何时栽种的古槐,也是另寻“新意”,盘桓而上,枝叶葱葱,如伞似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北铺店人千方百计谋发展,小手牵大手,走出了“无中生有、由一生二”的发展项目之路。先将村里的废弃地、臭池沟清理出来,种上蔬菜瓜果,一年吃不完不说,还给集体每亩净增上万元。有的群众看到如此效益,就向村党支部申请承包种植,既改变了脏乱差,又美化了邻居环境,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通过清理危房、残垣断壁,发展边角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还是产业振兴。村两委班子商议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结合村庄林地多的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大球盖菇(赤松茸)和中药材种植项目。清产核资,盘活资产,深挖增收潜力。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对不规范承包合同重新签订,对闲置资源物尽其用,将村内1000余平方米闲散土地置换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集体收入年增加5万元以上。因地制宜,挖掘传统资源,探讨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引导群众在不适宜庄稼生长的盐碱地上种植油葵,并引进榨油设备,发展加工产业,在满足自用基础上增加集体收益。

一心为民谋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去年村里表彰年度“抗击疫情领头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抗击疫情献爱心先进个人”“美丽庭院示范户”“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等一系列先进典型,又引领起了学典型、争先进的风尚。牟三鑫大爷说:“如今物质生活不用说了,村里定期组织健康义诊活动,在端午、国庆、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还有晚会,老少爷们别提多乐呵啦!这不,村里正委托我着手编写村志哩!”群众参与进来,党的基层治理事半功倍。

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千年的黄河故道从漫天风沙到如今的郁郁葱葱,正是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斗、与沙斗的大无畏精神写照。北铺店村振兴之路如同村里的这条大街,宽广而悠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朱代军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