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德城区:蹄疾步稳深改革 建设教育新高地

近年来,德城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学前教育抓提升、职业教育抓精品、民办教育抓规范”,扭住供给短板突破口,严把教育质量生命线,筑牢教育公平底线,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德州教育新高地。去年,德城区获评第六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百花齐放”铸就名校

党建打造“红色校园”。深入实施学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通过清单化、专题化、项目化的党建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学生、家庭红色教育全覆盖,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党员先锋作用与师德师风建设、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线下思政教育与网络教育“五个融合”。今年,区直机关幼儿园党支部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德州市第十中学党总支、天衢东路小学党总支等5个党支部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培育了德州市实验小学“榜样工程”、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火炬工程”、德城区明诚学校“三建三好 铸魂润心”3个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及德州市第五中学“‘三红五融’润校园”、德州市北园小学“红色领航”2个市级党建品牌示范校,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文化擦亮青少年的人生底色。

艺体培育“特色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依托课堂教学、社团活动、项目比赛、课外实践,加强学生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培养,定期组织校园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德州市东风东路小学等14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德州市北园小学等3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德州市第七中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德州市第十中学获评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等5所学校参加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舞蹈器乐专项展示。明诚学校等4所学校作为试点校,与山东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推进全区中小学近视防控服务项目,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美景孕育“文明校园”。2016年以来,德城区总投资1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校舍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新增642个教学班、2.9万个学位,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14所公办幼儿园,池口幼儿园、运河第一幼儿园、运河第二幼儿园已投入使用,5所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进一步缓解了区域就学压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计划投资25亿元,采用“PPP模式”建设德城创业孵化职教园区,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各学校秉持创建具有浓郁综合文化氛围的花园式文明校园的理念,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点、线、面充分结合,花、草、树、藤立体布局,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目前,德城区共有1所全国文明校园、8所省级文明校园、22所市级文明校园。德州市第九中学、德州市黎明街小学等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四大工程”培养名师

实施师德引领工程。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宣传榜样教师400余人,引导广大教师脚踏实地、静心教学。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全面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师风与评先树优、职称晋升挂钩,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切实增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依法从教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力整治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聚焦课外办班、有偿补课、利益交换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每年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5000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环境。

实施师资保障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工作,近三年,招聘编制教师、预备教师、备案制管理教师、省公费师范生、中小学及高中优秀教育人才1047人,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启动德城名师建设工程,先后挂牌成立33个名师工作室,涵盖中小学18个学科,聘请德州学院、市教科院、学科特级教师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基础理论和教学常规培训,对从教时间较长的教师进行新理念新教法提高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培训,以“名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打造“名学校”。扎实推进教育质量连片提升,7个教育联盟抱团发展,建立内部当堂达标、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库;各学科举办线下教学观摩、同课异构、基本功大赛及线上“云教研”,推送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2200余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稳步提升。近三年,全区共培育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名班主任、教书育人楷模等近300人。

实施校长提升工程。加强教育合作交流,7所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持续扩大名校优质资源覆盖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54名校长赴浙江大学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邀请教育先进地区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指导,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发挥区内资源优势,4名齐鲁名校长成立德城名校长工作室,将20余名年轻校长、副校长纳入工作室培养,组织5名校长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提升校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实施活力激发工程。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制度,把学校考核、教师考核与教学质量、群众满意度、综合活动、督导成绩等有机结合,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论。关心关注农村学校教师、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加大政策关怀和表彰激励力度,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活力。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健全完善校长选拔、聘任、考核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岗,打造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学术基础深厚的校长队伍。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完善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分期分批选配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新建学校开展支教,提升乡村学校、新建学校办学水平。全力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实施中小学教师“减负增能”行动,2020年以来,建设教师周转房面积2592平方米、47套,让教师安心教书、静心育人。

“三全育人”培育名生

全过程育人培养高素质学生。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方式。建成德城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实践德育“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组织全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中小学生七大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合唱(古诗词吟唱)比赛等活动,成立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戏曲、劳动等百余个社团,开发传统文化、艺术、实践等特色课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德城区家长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校长、知名班主任、知名度较高的学科教师、具有育儿心得的家长等人才资源,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接轨、合拍,增强教育合力。今年,7名学生入选第三批“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178名中学生获评德州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德州市实验小学《文明基因丰润“五育”图谱 家校社融合共建育人生态》、第五中学《课程润育于心 研学助德于行》入选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实施方案。电大实训基地入选首批市级中小学研学基地。

全方位育人培养各学段学生。推进公平教育,中小学原大班额存量通过分流疏导、统筹调剂等方式全部化解到位,建立了中小学新生入学服务平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入学“网上报名”和中小学起始年级阳光分班。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关注特殊群体对教育的需求,健全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区特殊教育中心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布局,建设区特教学校资源中心和6所初中、6所小学、6所幼儿园资源教室。落实各学段贫困生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到大学的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教育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公平公正。

全场域育人培养身心健康学生。坚持安全为基,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封闭化管理比例、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达标率、护学岗设置比例均达100%。精准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把校园入口关,落实“两看一测一消一登记”入校制度,确保校园一方净土。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联合7所游泳馆,分批次为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开设防溺水教育公开课,启用湖滨北路小学青少年专属游泳馆,建立教师与监护人、家长与子女、相邻居住同学之间“三位一体”联络监督机制,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安全防护到家到户。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设施配备、危机干预、家校共育“五大体系”,为49所中小学校系统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项作品在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中获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德城区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力开创德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德城区教育版面欣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通讯员|周沛洁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