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群众“粮袋子” 稳住粮食“压舱石” | 齐河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优粮优储”

“粮食生产事关重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10月30日,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到齐河县调研粮食收储和秋种工作时指出。

今年齐河县玉米种植面积114万亩,增加5.3万亩;总产14.77亿斤,增产3.67万吨。丰产丰收,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如何收好粮、存好粮、用好粮,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供得好”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齐河县通过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粮食仓储信息化设施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夯实管理专业化水平,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收好粮  加快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10月20日,走进位于刘桥镇的山东乾源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玉米脱粒机、烘干机等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

“阴雨天气导致玉米含水量较多,需要烘干后才能销售,这里既可以烘干,又能直接销售,解了丰收的后顾之忧。”刘桥镇中焦村种粮大户焦守峰说,他先后将收获的15万公斤玉米销售给该公司。

“拓宽为农服务渠道,为粮农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护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副主任王元敏说。自2017年国家提出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以来,我县抢抓机遇,投资2400万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处,并于去年底全部建设完成投入运营。目前,全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覆盖晏城街道、晏北街道、祝阿镇、焦庙镇、胡官屯镇、赵官镇、刘桥镇、华店镇8个镇街,农户约9万户,耕地面积40.5万亩,覆盖范围内年粮食总产量110万吨。

齐河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粮食生产,建立从粮食供种、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尤其今年以来不断加快粮食仓储烘干物流项目推进进度。

焦庙镇粮食仓储烘干物流项目于4月开工建设,10月9日开秤收粮。项目由齐源集团投资4800万元建设,建有5000吨粮仓6座,可满足46000亩粮食存储,配备的一座烘干塔日烘干量可达600吨,并建有配套液压翻板、变压器、地磅等配套设施。收粮10天就收购玉米4000余吨。

除了减少了晾晒时间和晾晒成本,更让焦庙镇张扬村村民张元英欣喜的是,这里的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格高:“收购价格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均价0.2元进行收购,我一共卖出8546公斤玉米,多赚了1700多元。”

“实干显担当,我们为保障好粮农权益,坚持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仓储、统一出售,既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安全,也解放了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齐源集团副总经理李德勇说。为解决粮食产业链中烘干储存痛点和短板,今年以来,齐河县加快推进全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在县委、县政府部署下,齐源集团投资4亿元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统一规划建设烘干塔及配套粮仓,分别新上日烘干量300吨烘干塔2座及5000吨粮仓2座,可增加粮食储备19万吨,日烘干能力达9600吨。

储好粮  智慧化仓储减损降耗

“麦子热不热、潮不潮,储存粮食就像养孩子一样,需要细之又细的管理。”10月27日,在齐河县晏城国家粮食储备库综合办公楼中控室里,齐河县粮油总公司总经理栾浩通过电脑屏幕,逐仓查看粮食虫害、粮温、仓温、气体的实时数据时如是说。

农户存粮大多数为砖混结构,降温、除湿、防虫等设施落后,谷物容易受鼠害、虫害侵蚀,加之缺少控温调温设施,存储的粮食完全依靠自然散热,容易变质,导致陈化。“我们现在通过屏幕看到的这些粮仓小麦,都是根据区块进行划分,实时可见又清晰明了。”他说。

但智慧仓储并不只是简单的靠肉眼“看一看”就行了,“科技在发展,我们储粮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个智慧仓储系统还可以感应粮食温度和湿度,是储粮的好管家。”栾浩指着存储5000吨小麦的粮仓介绍。在仓房边能看到一根根电缆线,在看不见的粮食下面,这些线一端连接着均匀分布的四层共200多个传感器,另一端连接着智慧仓储系统,实时监测粮堆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过高,系统会自动标红,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精准定位,锁定异常区块,对该区块进行降温,确保粮仓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达到“减损、降耗、保鲜”的目的。每年7、8月是害虫活动、繁殖最强时期,他们还会采取熏蒸杀虫等措施,减少因老鼠、虫害引发的粮食霉变情况。“智慧粮库”实现了粮食精细化管理,粮食整体损耗平均控制在0.6%以内,相比运用智慧粮库前的损耗平均下降了0.1%。

为防止因超期存储引发粮食质量劣变、陈化等问题,齐河县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常储常新。从2002年起,科学测算不同品种粮食自然陈化速率,每年年初制定轮换计划,督促承储企业定期进行轮换,按照每年每吨20元标准拨付地方储备粮轮换补贴,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级储备粮轮换新机制,调动承储企业积极性,地方储备粮常年保持总量的80%以上。资金保障上,在县农发行设立储备粮资金专户,专款专用,按照等量交换原则,由承储企业先轮出旧粮,回笼贷款资金,再按照储备规模要求,贷款购入新粮。

在强化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上,齐河县制定并印发了《齐河县地方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区保持六个月”口粮储备要求,完善地方储备规模。检验检测是守护粮食质量安全的“防火墙”,2020年底齐河县以晏城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依托,总投资301.4万元,建设齐河县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利用粮食品质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能够对面筋指数、小麦硬度、呕吐指数、蛋白质含量、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确保入仓粮食各项指标合格。

用好粮  健全应急保供网络

“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上,还需做好粮食储备。尤其要做到粮食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完善粮食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健全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是重要一环。”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主任袁文军表示,粮食安全大于天,在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的同时,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关乎全县市场供应保障、秩序维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一段时间市场方面对面粉等粮油产品需求旺盛,各粮食加工企业小麦库存告急,我们组织骨干人员提前复工,业务人员前往周边面粉加工企业洽谈,及时开仓,确保关键时刻粮食调得出、供得上。”鲁粮集团齐河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祥利说。

围绕强化粮食安全应急管理,齐河县先后出台《齐河县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齐河县粮食应急演练方案》等安全生产管理文件5件,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成覆盖城乡、服务规范、便民利民的应急供应点19家、应急加工企业2家、应急储运企业2家、应急配送中心3家,构建起了粮食应急加工企业、配送中心、储运企业、供应网点“四位一体”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体系,做到应急情况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序供应。为保障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今年以来,我县累计对27家涉粮单位及租赁仓房进行安全生产排查,发现隐患222项,现场整改196项,限期整改26项。

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离不开市场宏观调控,齐河县责成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制定《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十四五”规划》,从全县粮食应急、地方储备粮建设、仓储设施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粮食流通及加工企业产能、品牌建设、主食产业化及放心粮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优质绿色高效农业大县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规模”,做大粮食产业链,推进“技术+赋能”做强价值链,推进“平台+品牌”叫响粮食供应链;制定《最低收购价粮食及政策性粮食收购预案》,为保障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每年在夏粮收购前,制定《最低收购价粮食或政策性粮食收购预案》,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标准时,及时启动预案,由国有粮食企业入市敞开收购;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和质量监督。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粮食平衡调查,积极开展粮食市场价格调查、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基础数据;核定并公布《粮食经营企业最低最高库存量标准》,当粮食市场价格明显上涨,依法依规启动粮食最高库存标准,打击囤积居奇,当粮食市场价格明显降低,农民出现卖粮难问题,依法依规启动最低库存标准,促使企业履行入市收购义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黄晓龙 通讯员|段慧 李明

编辑|于春芝
审核|胥爱珍 终审|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