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即时帮扶!德州:社会大救助 有力度更有温度



1月12日,武城县四女寺镇油坊村,村级民政协理员赵永生来到村民孟庆水家,了解他的身体恢复情况。2021年7月,孟庆水因高血压综合症引发消化道出血伴随腹腔感染,后在北京治疗,2个月花费27万余元,家庭负担沉重。

2021年9月,武城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到赵永生,告知孟庆水一家被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预警系统主动识别出家庭有大额支出,经济困难。经村里核实后,最终为孟庆水一家办理了低保。

扶危济困,民生为本。面对像孟庆水一样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如何兜底线、救急难?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贫困治理的重点、难点转向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防止新致贫、重返贫。我市探索建立社会大救助体系,针对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全力解决救助谁、怎么救、救多少、救什么等痛点难点问题,构建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德州社会大救助改革成果先后被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改革品牌、全省民政工作创新案例等。“德州市民政局:打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被评为2021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成为全国民生工作品牌。

建立综合服务平台 指尖操作 全域通办

“异地办理真是太方便、太贴心了。”日前,在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乐陵籍市民李先生顺利完成低保申请后,为社会大救助“全域通办”点赞。

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冯雪介绍:“中心是综合性救助网点,可以实现全市所有救助业务一窗受理,各县市区也实现了各自范围内的‘全域通办’。此外,还可以随时进行掌上办、网上办。”

救助服务下沉到百姓身边,随时随地可申请,得益于我市建立起线上线下健全、自上而下贯通的大救助网络。

德州探索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始于2018年,时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临邑县蹲点调研,对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作出指导。德州以临邑为试点,对分散到各个部门的救助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社会大救助体系的1.0版本。

2020年6月30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德救助”微信小程序、12345呼叫平台同步上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可“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电话办”“口述办”,实现了“全域申请、居家办理”,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为2.0版本。

同年9月29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成运行启动仪式举行,相对贫困人口主动发现机制、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救助保障机制、适应相对贫困人口多层次需要的动力提升机制“三大机制”初步建成,社会大救助体系3.0版本正式建成。

社会救助承担着兜底任务。曾经,因救助部门各自为政,救助政策分散复杂,求助无门成为民生痛点。随着社会大救助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如今,这一切已不复存在。点击手机“德救助”小程序、登录德州市社会大救助服务网、拨打12345市民热线、进入微信公众号,市民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救助申请。

为彻底解决救助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我市梳理15个部门的42项救助政策,集中打包,汇集到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救助项目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口办结。形成“一口进、一口出,各口独立运行又协同联动”的“莲藕式”救助模式。利用平台中的智能研判、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困难居民数据库,依托12345市民热线建立的呼叫平台和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网,铺设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大救助服务网络,24小时顺畅运转,群众申请救助触手可及、受助及时有效。

除线上申请,村(居)设立大救助服务站、乡镇(街道)设立大救助工作站、市县设立社会大救助中心,四级救助网点统一标识,群众在家门口即能申请救助。

困难群众身边有救助“顾问”,即活跃在全市各个村(居)的7500余名专职村级民政协理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应救助人员方面,协理员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通过“德救助”小程序录入困难群众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及时救助的同时,也解决了重复救助、救助遗漏等问题。

数智化改革 政策找人 精准匹配

受理低保申请时,申请人家庭收入核算至关重要。实际操作中,灵活就业人员工资确定难,家庭财产收入衡量难,导致低保对象无法精准认定。以齐河县为试点,我市探索社会救助数智化改革,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4.0版本,通过“云计算”,科学、精准认定低保家庭。

齐河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孙文斌为记者演示了低保申请家庭经济收入核算过程,打开“数智低保云计算”小程序,输入申请人相关信息,根据劳动力系数核算出家庭人均收入,与现行低保标准对照后,系统即自动提示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数智低保云计算”小程序将劳动能力量化为具体劳动力系数,劳动能力越弱,劳动系数越低。用劳动力系数计算法,以德州最低工资标准1700元为核算基数,根据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状况,对特殊家庭的劳动力系数扣减或增加,确定相对应的劳动力系数,最后用最低工资标准乘以劳动力系数,测算出家庭月工资收入,提高了量化指标的科学性。

大数据为政策找人精准“画像”。在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有基础数据库、救助成果库。民政、人社、医保、教体等部门数据汇聚后,形成能反映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中,收入、支出等指标变化时,后台会实时推算出困难指数,进行动态预警。

线上预警后,派单给村级协理员,由协理员上门核实,并匹配相关救助政策,将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申办流程,不符合条件的退出,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救助对象没开口,服务就到家。

通过困难指数排名,实现了3个主动发现:对相对困难的10%的家庭人口,实施兜底、扶助、应急、内升动力提升等全方位救助,实现综合发现;对符合低保、特困、扶贫、福利等政策可以同时享受的低收入、支出型、急难型困难家庭和人员,实施多项目救助,实现复合发现;对可以享受单项救助政策的家庭和人员,及时落实救助政策,实现单向发现。

“系统主动提醒、人工推送转办、救助按库取单有效防止了贫困边缘人群返贫、致贫,也避免了重复救助、救助遗漏。”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负责人焦焱说。

因行动不便等诸多因素,残疾人、经济困难老年人申请救助困难重重。为此,我市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的办理进行流程再造,各类数据分层次、分类别导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由当事人申请变为部门间信息核对主动发现,实现了“免申秒办”。目前,平台已经做到了智能研判、智能推送、智能排序、智能分析、智能退出5个智能。

从困有所扶到弱有众扶 大救助转向“共富型”

“心里不要有任何负担,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们说,你只管一心一意好好学习。”1月27日,庆云县祥云机场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民、庆云一中老师崔尊阳、山东盛达联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立来到该县东辛店镇张立村李磊家中,了解李磊的生活、学习情况。

李磊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靠打工支撑整个家,两个姐姐也在读书,家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李磊曾想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得益于县里出台的“三帮一”扶贫助学政策,李磊和两个姐姐都被纳入帮扶范围。通过干部扶志、教师扶智、企业家扶贫,让他们生活上得照顾、学习上得辅导、经济上得保障。

困难群众之难多种多样,社会大救助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李淑华说:“钱物救助,更多的是贫困出现后的有限干预。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照料服务等‘上游干预’,能提高贫困家庭抵抗风险能力,切断贫困产生链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拓展社会救助基本功能,实现以政府为主的‘困有所扶’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弱有众帮’转变势在必行。”

我市制定了《社会大救助对接社会力量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架起慈善组织、志愿者、各类救助平台、爱心单位、爱心个人与困难群体的桥梁,探索“资金+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方式。与此同时,36项保险和17项福利政策按自愿原则纳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探访照料服务,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

目前,社会大救助体系正向“共富型”深化发展。打造以“促进低收入者摆脱困境走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大救助5.0版本,聚焦低收入者,统筹整合政府保障资源,创建共同富裕基本社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提高低收入者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社会大救助在体制机制上由兜底型向品质型转变,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探索建立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开创德州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实践。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邓静 通讯员|刘飞翔 杨翠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