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齐河:“人居环境+”唱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日前,德州市发布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通报,齐河在各县市区排名第一,排名前五的乡镇全部在齐河,排名前十的自然村齐河占七席。

从人居环境提升到观光景点打造,齐河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高点定位、强力推进,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模式,统筹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立足“一村一策”,推出示范样板,先后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国家级、省级人居环境方面的荣誉称号9项,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均在齐河召开,唱响了新时代“田园牧歌”。

以上率下 凝聚合力 形成全面推进态势

从村庄街巷统一的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到集餐饮、采摘、垂钓、黄河风情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从“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到完善乡村道德体系……这一系列精彩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的呈现,得益于齐河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以上率下、凝聚合力,形成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态势。

齐河坚持组织引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三级书记”一起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抓。

县领导、县直部门“一对一”包保乡镇,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将“1+N”辐射带动拓展为“1+1+N”全面开花,促使包村干部、志愿者、环卫人员、群众等各方人员既各炒一盘菜,又共办一桌席,将工作延伸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一处“神经末梢”,掀起党员干部带头干、发动群众跟着干、男女老少一起干的工作热潮。他们还通过深化“党建+网格”工程,2677个农村网格到街到巷,党员干部领着干,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共建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与希望的热土,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张峰这几天,一直在和县里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到包保镇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现场调研,他说,“在原则上,我们坚持求好不求快。齐河各个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事求是、自下而上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规划引领。齐河县统筹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要素,结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重点工作,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等规划,既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一年接着一年干。不仅如此,各个村庄道路、排水、绿化等,每一项改造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有严格的统一标准,并且还立足乡村现有基础,结合地方文化,发扬特色。

坚持政策引领。齐河县出台专门奖补政策,整合各类资金40多亿元,真金白银投入乡村改貌。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两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检验干部战斗力的重要抓手,考核结果与乡镇领导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与村党支部书记评星晋级、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坚持示范引领。结合“双镇百村”建设,强化以镇带村,重点抓好5个中心镇及其他乡镇驻地环境改造提升。选取100个示范村先行启动,打造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个、市级16个,培育了赵官镇大徐村、焦庙镇周庄村等一批样板村,有关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介。

补齐短板 治理提升 “内外兼修”村美人更美

“之前在房前屋后各种线特别多,也闹不清楚有电没电,像密密麻麻的蜘蛛网。通过治理,那些如同网一样的电线基本看不到了,让人觉得安全多了。”这是4月以来,安头乡后里仁村推进农村弱电线缆整治攻坚行动,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的一幕。

在推进农村弱电线缆整治攻坚行动中,安头乡按照强弱分设、平整对称、捆扎均匀、标识清晰、牢固安全、美观协调的标准,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探索了线缆入地、规范捆扎2种适用不同村庄的整治模式。后里仁村借助红色旅游综合体项目优势,在该村中街排水工程改造过程中,提早谋划,采取“多网合一”埋地模式铺设,已完成线路入地,打造了工作样板。

实绩赢得民心,齐河盯紧重点难点,不断补齐短板。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治理标准、目标任务,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乡村改貌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生态提升行动,采取“填、拆、归、清、修”等方式,推进村庄房前屋后、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推动村庄从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截至目前,齐河县投资7.6亿元,对未纳入社区建设的695个村庄实施改貌提升,街巷硬化、排水实现“户户通”,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全覆盖,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投资24.2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2740公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单位;累计清理生活垃圾7.5万吨、沟渠5360公里、畜禽养殖粪污2.4万吨,村庄环境整洁有序,作为山东省5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之一,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

人居环境好起来,文明风尚树起来。为了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迈上新台阶,齐河实施乡风文明行动,每年评选星级文明家庭3000户,“四德榜”覆盖村民80%,460个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创建示范户2.9万户,将“门前三包”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

工作推进中,齐河千方百计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农户“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创建美丽家园的践行者,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自觉干、一起干”的行动转变。

如今,走进刘桥镇赵店村董桂荣的庭院中,庭院干净整洁、绿植生机盎然,室内摆设井然有序。董桂荣家是村里有口皆碑的“和谐家庭”,也是美丽庭院示范户。闲暇之余,董桂荣不忘当好环境卫生宣传员,积极引导村民争创美丽庭院。董桂荣深有感触地说:“创建美丽庭院,是俺们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日子真是越过越美了。”

养老育幼 统筹兼顾 做实做优公共服务

“刚上班时,学校没有教工宿舍,居住条件差,生活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了教师周转宿舍,里面水电暖等各项设施齐全,去年又实现了集中供暖,刚刚过去的冬天十分温暖舒适了。”谈起周转宿舍,潘店镇雅元小学的翟文文老师高兴地说。翟老师是滨州市人,2018年通过教师公开招聘,来到齐河任教。

围绕改善乡镇教师生活条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推动教育均衡,齐河县投资1.8亿元,在城区建设齐河县教师公寓、在乡镇建设教师周转宿舍。教师公寓项目位于城区纬十四路以北、新华路以东,项目总投资1亿余元,设计有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共362套,可满足近几年引进高端教育人才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潘店镇周转宿舍现已居住教师112人,其中有在潘店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双职工家庭16户,外地在潘店工作的教师7人。周转宿舍内部设有单独卫生间,配备了空调、桌椅、床、橱柜等必要的生活家具,满足了老师们的生活居住需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看似是一个单项工作,实质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张峰坦言。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齐河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兼顾做实做优公共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潘店镇并不是个例,为促进教育均衡,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齐河县先后投资10亿元,建设40余处乡村学校、幼儿园。投资23.4亿元的齐河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9月份投用后,高中应上尽上、乡镇初中进城,原有乡镇中学改造为中心小学。全面推行一年级小学英语起点教育,在去年招聘教师106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招聘1000人,其中一半以上扎根农村,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上好学,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家家有小,人人会老。除了在“幼有善育”上下功夫,齐河县还注重“老有颐养”。我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聚焦“医养结合”等“一老一小”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设施布局,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提升儿童福利水平,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这里既是卫生院也是养老院,能养老也能治病,有个头疼脑热的,大夫直接上门给你看。”73岁的刘火昌是安头乡卫生院“老住户”,他对卫生院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房间宽敞明亮,配有风扇、电视、空调等电器,室内他还和老伴陈贵林种了茉莉、栀子、满天星等花卉,布置得格外温馨。

如今的安头乡卫生院,其实是与安头乡敬老院合并而建的,共有床位100张,配有宿舍、餐厅、文娱室、健身房、医疗功能室和理疗室,让老人不出院门就能享受专业的康复理疗。

“卫生院与敬老院通过连廊将两院合为一体,需要医治的老人能够快速接受专业治疗,病情稳定的可以放心回到敬老院居住。此外,为使老人住得舒心、安心,敬老院还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管理,为老人提供专业的餐饮、护理,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安头乡卫生院院长史京虎介绍。

为促进医疗均衡、实现病有良医,齐河县投资2亿元,新建6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3年新建280处农村卫生室;按照县人民医院分院标准,对4处乡镇卫生院全面提档升级,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集团,对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统一管理,实现医务人员双向流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此外,齐河县还积极促进就业均衡,实现劳有厚得、共同富裕。还大力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开发保洁员、巡河员、护路员等公益岗7000个,让农民在共建美丽家园的同时实现增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钟伟  通讯员|崔志华 朱铭娟
审核|杨永峰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