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对标走在前 聚心聚力争一流 | 齐河:一字一句皆是“民”

从实施城区学校“健康配餐”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劳有厚得”等工程,从缓解城区停车难到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城中农贸市场搬迁改造、保障农民粮食安全……解码齐河的发展之路,就会深刻理解:只有为了人民的发展,才能如此大气磅礴;只有依靠人民的发展,才能如此一往无前。

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今年以来,齐河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的突发因素影响情况下,坚决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不降,民生工程覆盖面只扩不缩,依然交出高分民生答卷,用实干担当叫响“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利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凝心聚力、团结奋进。




大手笔  民需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浏览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是就业、是上学、是看病、是养老……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现代化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如今走进县第一实验小学,处处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不少参观者感慨“: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地段,学校能拥有如此大的操场,实属罕见。”

走进崭新的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黑板,不仅告别粉笔带来的粉尘污染,老师们还能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前,学校面积小,教室少,学生多,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不仅拥挤,老师也管不过来;老教学楼使用了几十年,配套设施陈旧不说,上厕所还很不方便。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老”学校变成“新”学校,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悄然变化,只是齐河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惊鸿一瞥。

立足“把老百姓的身边事,当成党委政府的心头事”,在齐河,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应办尽办、适度超前“,大手笔”下了一盘为民“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齐河坚持多层次、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生活圈”,打造区域养老中心,开办幸福食堂,为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叫响“小齐进家”“齐心合力”等服务品牌,实现县域特困供养老人医疗监护照护服务零距离……不断健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坚持“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建设规范化托育机构,新(续)建齐河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等多所学校,实现乡镇初中全部进城,高中应上尽上、愿读尽读;推进教育人才三年助力计划,建立教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致力于实现“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

针线活民盼

聚焦聚力病有良医。投资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将4处乡镇卫生院打造成区域医疗次中心;齐河与国家卫健委下属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达成合作,县人民医院与北京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分别签订数字听诊远程诊疗协议,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合作;县中医院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省妇幼保健院对齐河院区全面托管,与县妇幼保健院人员力量进行重组整合,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在齐河广大党员干部们眼里看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并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粗枝末节、急难犯愁等小事小节中更能体现为民服务情怀。

更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在群众“少跑腿、快办事、不添堵”上持续发力。

进入晏城街道永嘉社区便民服务站,就在入口处看到醒目的“第一窗口”公告栏,从村(社区) “就近办”事项清单到便民服务工作制度,让居民一进入便民服务站就能清楚地知晓一件事该怎么办、找谁办、何时能办好。这是齐河大力推进县、 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把“线上服务大厅” 与“线下便民中心”无缝对接的一个缩影。

更好地服务群众,不仅是办事流程上的互联互通,还要在服务上也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我腿脚不方便,咱‘群众之家’工作人员上门帮我办手续,并且很快就办好,送到家里来了。” “我没文化,不识字,多亏了咱‘群众之家’,帮着填写申请表。”……让群众赞不绝口的“群众之家”,正是仁里集镇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真实写照。他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便民利民”为指导,组织整合社区党员、村干部、网格员、妇联等力量,实行镇、村两级联动,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上门服务、错时延时、帮办代办等多项便民服务。

仁里集镇的“群众之家”并非个例,齐河实施“一镇一品牌”创建工程,各乡镇通过“红色力量”点对点、针对性服务群众,深入挖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实践案例,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形象,比如晏城街道探索开展“街社一体化”、赵官镇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模式、潘店镇成立“跑小二”队伍等。

更好地服务群众,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唯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促使党员干部身到心到,主动作为。

齐河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红齐”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为抓手,探索一轴统领、四级联动、四网融合、三方协同的“1443”工作方法,构建起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多种群体力量广泛参与,多种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党建精细化治理模式。

……

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落实,折射出县委、县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也让全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幸福底色更加绚丽夺目。

连心桥 民心

6 月 23 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麦收记 粮食产能基础稳步夯实》,报道山东德州小麦丰收场景时,齐河县 3200 余台张贴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标识的收割机全力服务夏收的画面格外醒目。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麦收关键时刻,齐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服务“三夏”生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全县669块“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均设立“书记指挥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召集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将政策、科技、服务等送到群众身边,因户施策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志愿服务,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今年以来,齐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充分利用文化文艺、农业产业发展等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不断聚合阵地和服务资源,将功能齐全的活动空间建到群众身边,将内容丰富的精神大餐链接到群众指尖,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齐河统筹谋划,先后实施新图书馆、黑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体量、大规模的民生工程,每年开展“双十佳”模范评选颁奖活动,一年至少举办50场高质量文化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大义齐河”道德品牌为引领,倾力打造了“大义齐河·实践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1+20+N”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文化先行官”项目、两个“规定动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面对面”网络直播工程等五项内容助力齐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升级。

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围绕“两中心一平台”双向赋能,深度融合,创造性推行“一屏看全城,一所聚两心,一站响全村,一台牵两头”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并在群众乐去常去的大清河景区,打 造“一河二廊三馆四基地”开放式文明实践会客厅,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中来,起到群众引导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群众感染群众的自我“造血”效果,探索开创了“融合发展、突出亮点、深化拓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齐河模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段慧 崔志华 朱铭娟
记者|钟伟  编辑|李晓楠
审核|杨永峰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