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科技稳粮 增产保丰

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产量明显提高,逾六成地块小麦亩产超过650公斤的创建目标!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临邑县翟家镇“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高产竞赛地块实打测产,亩产839.2公斤,刷新我市最高单产纪录!6月21日,德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攻坚“吨半粮”,我市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抓关键技术落地,形成了一套粮食高产稳产的成功经验。

实施“六大工程” 夺高产

乐陵市西段乡处于“吨半粮”产能创建辐射带动区。该地为沙壤土,不存水、不存肥,冲击高产并无优势。尽管如此,小梁村寿华佳农合作社理事长梁寿华还是报名参加了粮王大赛。

“成功与否不重要。关键是对照粮王标准种地,让大家掌握一套科学种粮模式,持续应用到以后的粮食生产中。” 梁寿华说。

播种、管理,在粮食生产的每个环节,合作社的233亩麦田,严格践行了“四补”播种技术、“一壮一控一喷一促”丰产栽培技术,就连收割,也是特意请专家察看后,根据小麦灌浆程度,选取了最适宜收割的时间。“测产显示,亩产688公斤,打破了此前纪录!” 梁寿华很兴奋,“产量的提升,说明我们有很大潜力可挖。”

德州有不少沙壤地,梁寿华憧憬,等辐射带动区所有的沙壤地都产出“吨半粮”,德州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6月19日,在平原县桃园街道“吨半粮”创建核心区,万亩玉米正在浇灌“蒙头水”。“6000方沼液,按1:5配置,通过指针式喷灌机,可一次性浇灌1600亩地,这都得益于我们的‘211’模式。”负责管理该地块的硕士经理何石宝说。

“211”模式是通过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粪污、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的种养循环模式,串起一条变废为宝的种养循环产业链。“今年农场优质麦亩产比去年多200公斤,肥料节省了35%至50%。‘211’模式,对粮食品质、耕地地力提升、降本增效都有好处。”何石宝说。

无论硕士经理还是资深“土专家”,种田过程中,都重视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的深度融合配套,而这,也是“吨半粮”产能创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六大工程”实施成效显著。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683.7万亩,占耕地的71%;“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此外,济麦系列、良星系列、山农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占到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具有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性。

粮王引领攻坚 “吨半粮”

839.2公斤/亩、811.6公斤/亩、816.7公斤/亩、831.36公斤/亩……连日来,各县市区小麦实打测产现场捷报频传。这些高产数据大多出自德州粮王大赛报名地块。

今年4月底,德州启动粮王大赛,市级拿出200万元资金作为奖励。这并非第一届粮王大赛,但因为是“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意义尤其重大。4月份大赛启动后,共计1200位农民报名。根据夏秋两季实打结果,全市将评选出10名粮王、100名种粮能手,给予表彰奖励。

段希林是亩产839.2公斤麦田的主人。“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最高单产纪录。细想想,也不意外,我觉着我们翟家镇有这个实力。”段希林说。他总结的高产经仍是八个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段希林种了650亩小麦。“地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多年来,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麦田还追加了不少有机肥。”段希林说。经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取样检测,其麦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26.91克/千克,最低也达到17.46克/千克。播种管理过程中,段希林也极为重视科技的力量,重点做好良种、沃土、足墒、精耕、保密、匀播、镇压、调肥、补水、统防、应变11个环节,麦田产量最终上了一个大台阶。

乡有乡粮王、县有县粮王、市有市粮王。粮王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 各地以粮王大赛为契机,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展示新良种、新农机、新农资等优新技术;深入了解村民种植情况和种植难题,建立问题清单,通过与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交流,解决技术难题,消除村民顾虑,全力保障丰产丰收。

“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种粮的好前景,愿意多种粮、种好粮。‘吨半粮’产能创建有了坚实基础保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说。

大豆玉米“牵手” 稳产又增收

6月11日,在禹城市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小麦联合收割机、灭茬机、喷灌设备、气吸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紧张有序作业。

当天,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活动在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地块举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融合了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种植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深度结合,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提高生产效益。”

伴随着夏收有序进行,大豆玉米播种紧随其后。今年,我市落实33.8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额完成山东省下达的30万亩种植任务,全部种植任务已落实到2569个意向实施主体。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如何既不费工又能赚钱。”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厚鑫说。农户的期盼也是现代农业的努力方向。作为黄淮海平原大豆优势产区,自2017年起,我市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专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攻关品种组合、种植模式选择、机械应用等难题,优化集成技术规程,使得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并最先在德州扎根泥土,为全国树立了标杆。该技术实现了“一季双收”的经济效益,亩均可实现增收300元左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打好“稳粮扩豆”攻坚战,德州成立大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粮食、大豆统筹谋划,四级书记一起抓,印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为激发农户积极性,集中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均可享受每亩300元的补贴政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邓静 王德鹏
通讯员 | 骆兰平 李玉红
编辑 | 尹晓燕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