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 “书”送力量 | 读在深处 读出实效

如今是大语文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目前,初中生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浅表化、碎片化,欠深欠实。不少初中生的阅读面只限于课本或阅读题中的篇目,喜欢比较轻松的校园小说、卡通漫画、娱乐杂志等快餐式阅读,文学类、名著类阅读则是少之又少。对于名著类书籍,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常是购买简介版、梗概版进行略读,或者通过电视剧等“以看代读”,靠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和参考书上的归纳速读相关情节。

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将阅读深化、实化,读在深处,读出实效。想要将一本书读深读实,光动眼是不够的,心、脑、手都要动起来。

下面给大家分享4个阅读小技巧:

一是“静心”,将全部精力与书融合,感知书中的文字,品味书中的意境,体悟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是“勤写”,“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到精妙之处,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感触作为旁批记录在侧;

三是“预设”,读一部小说时,根据已经读过的内容猜测情节会有怎样的发展,人物会有怎样的命运,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预设,如果与自己的预设一致,便惊喜于自己思维的缜密、思考的到位,即使与预设大相径庭,也可以比较两者之间哪一个更合理,长此以往,对作文构思能力会有很大助益;

四是“克难”,读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经典本身高远深邃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所以读起来感觉比较难,此时,需要学生们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只要真正深入地读进去,就会全身心地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乐趣和洗礼。

对于初中生来说,平时功课比较繁忙,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尤为重要。像四大名著,适合放在暑假、寒假进行集中阅读,提前列好计划,每天读几回,哪些回目章节需要重点读、反复读,哪些回目章节需要做摘抄、写批注。其他相对短小的名著,或者诗歌、散文、小说集等,每天完成作业后定时阅读,更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连线教师:德州市第九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林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滕璐 邢仁宇

审核|张燕 终审|李玉梅